熱門:

2015年10月24日

江麗芬 政局筆記

大學校園 多事之秋

79天佔領運動期間,一些教師朋友都說學校受到很大衝擊;但衝擊是什麼,卻又不甚了了,只說校內有同學響應罷課云云。至於響應程度如何,大家沒有調查,也便沒有發言權,不好總結。

這星期由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公布的調查發現,原來有九成中學曾有學生發起罷課,參與人數如何,因校而異。中學生希望藉罷課表達對社會的意見,情況之普遍,由此可見。

根據周四公布的調查顯示,中學生普遍同情和支持佔領運動,實際參與的約有一成,反對佔領行動的學生也同樣約佔一成。九成學校曾有學生響應罷課,而時間不算太長,一般少於5天,只有少數學校的罷課超過一周。

中學生參與佔中或是響應罷課,於去年佔領前後的日子,並非社會輿論的焦點,尤其是當時實在發生太多事,中學生也就沒多少人留意;對中學而言,卻是衝擊,而且這衝擊並未於佔領運動結束而淡化,相反親中媒體到今天繼續批評中學校園政治化,矛頭更指向被視為親泛民的教協,認為擁有逾8萬教師會員的教協,把政治帶入校園,嚴重影響學生的心智發展。

體諒包容 學生為重

港大教育學院的調查,反映並非所有中學生也給政治沖昏頭腦,但要學校遠離政治,也是不切實際。調查說明,只要教職員能夠本着體諒和包容的態度,與學生溝通,以學生利益為依歸,最終能妥善回應學生的罷課要求,令「社會的撕裂,未有延展至學校」,相反更有17.6%受訪教師認為事件對師生關係有積極影響,比2.6%說有負面影響的人為多。

這個調查能否煞住一些揣測批評,不再說老師把政治帶入中學校園?今次的調查算是全面,在498家中學當中,先後接觸過168間中學,有131位校長、1411位教師回答問卷,絕對可以反映中學在佔中期間的狀況,但從近日社會發展情勢來看,很多事都變得有理說不清,真理並非愈辯愈明,今天也就難以單憑這些調查煞住異見。

這就是香港目前的悶局。同樣的困局,在大學亦不斷上演,情況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近年,大學生確實更熱中參與社會事務、更願意發聲,去年佔領運動期間也有不少大學生到佔領區撐場,結果自是引來外界批評,說大學校園愈來愈政治化,甚至有一些不相關的人走到校園聲稱要還學子一個清靜的環境。

然而,政治這議題在今天校園有多熾熱,說實在很令人懷疑。若跟七十年代的所謂火紅年代、保釣運動、國粹派與社會派對陣,以至八十年代學生關注香港民主回歸相比,今天的大學生是否更熱中政治,便難說得準了;若以此為理據,說大學生關心社會、參與遊行示威,便是校園變得愈來愈政治化,並以此企圖整頓大學管治,甚至好好「整治」年輕一代,便難以令人信服了。

在佔領過後這一年,本港大學經歷多事的一年,港大副校長任命雖然告一段落,但接下來關於大學管治的發展,仍然令人關心。

近日,先有政府委任兩位曾在佔領期間參與反佔中的人加入嶺大校董會。政府多番強調,大學管治的委任是「用人唯才」,但這些新任校董有何「才幹」,足以擔當一所以博雅為志的大學校董,則沒人可以細說一二,大家只看到政府的任命是唯政治立場是用。

委任標準 首要聽話

嶺大事件,絕非個別例子。其實早於今年3月,科大校董會主席人選也是一例。本來,自去年9月張建東離世後,科大校董會副主席唐裕年一直署任主席之位;加上他既是美國著名大學康乃爾大學名譽信託人和校長顧問,亦是MIT Corporation成員,也曾任教育資助委員會成員,被認為絕對夠資格且順理成章坐正為科大校董會主席,但政府最後委任與教育沒有淵源的行政會議成員廖長城空降出掌科大。

可見,政府用人的標準,「信得過」才是重點,個人才能變成其次。

嶺大過後,中大的校董會主席亦在角力中。鄭海泉周五出任中大校董會主席任期屆滿後,主席之位懸而未決,在過去多年從未出現。

政圈傳聞,政府打算委任「信得過」的梁乃鵬出任,至於曾一度傳有機會獲委任為主席的另一校董梁定邦,雖然出任中大校董多年,亦曾參與教育事務,但連中大人也不信他能獲「另一位姓梁」、即特首梁振英支持。

至於港大校委會主席梁智鴻下月初離任的位置,一般預料仍會由行政會議成員李國章出任。雖然大學內以至校友對他有所不滿,任命將引來新一輪爭議,但連政府中人也忍不住反問:「委任會因此而改變嗎?」可見其任命幾成定局,只差何時公布而已。

由此可以預計,大學未來好一段日子將會多事多爭拗。然而,政府委任政治上「信得過」的人進入大學管治架構,只怕未能做到政府心目中的管治目標,已令大學走向更撕裂。與其如此,倒不如參考上述的中學調查,謙卑點學學中學的校長和教師,在當天即使擔心佔領對學校帶來衝擊,最後還是透過溝通與疏導,讓學生表達意見,令校園可以安然面對衝擊。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