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8日
港大副校長委任風波與衝擊港大校委會事件,震驚社會,成為輿論焦點。在衝擊混亂中受傷倒地的校委盧寵茂教授形容,政治鬥爭相當黑暗、醜陋;又說在副校委任風波中,已感受到兩方面的勢力,並破壞校委會運作,他希望港大能向政治說不。另一位港大教授李輝,日前在《明報》也撰文表示,希望政治遠離港大。兩位教授言論語重心長。
實際上,當代大學早已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象牙塔,不可能向政治說不。孫中山曰:「政治乃管理眾人之事」,大學,尤其是綜合性大學,處在一個政治社會中,根本不可能與政治絕緣。因此,與其說港大應向政治說不,不如說港大應向政黨操控說不。
有人指出,衝擊港大校委會事件是公民黨幕後策劃和操控,而公民黨計劃推上港大副校長之位的陳文敏教授,也是公民黨的重要成員。
雖然近日陳文敏突然說他自己並非公民黨黨員,但是公民黨於2006年成立時,向外公布的核心成員名單上就有他的大名,此後也未見他公開澄清或退黨聲明。
不過,即使陳文敏不是公民黨成員,其鐵桿反對派立場和行為是毫無疑問的,而某政黨極力把他推上位的動機也是彰彰明甚的,其最終目的就是要把港大變成政黨的平台和基地。
「大學」一詞源於拉丁語universitas,後來專指十二世紀末形成的高等教育機構, 這一機構的性質決定了大學擁有相對於教會和政府的獨立管理權。
公元1158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一世頒布法令,規定大學是一個不受任何權力影響、可以進行獨立研究的地方;巴黎大學稱為「世界大學之母」,1174年教皇塞勒斯丁三世賜予巴黎大學許多特權,肯定大學的獨立自主權。
獨立自主是大學不容剝奪的崇高權利。西方的著名大學,幾乎都是私立的,例如哈佛、劍橋等。因此,民主社會特別是西方的著名大學,都能遠離政黨的操控,拒絕成為政黨的平台和基地。大學的精髓就在於獨立、自由、民主、質疑和批判精神,這是大學的靈魂,失去了這些精神,大學就是一具沒有靈魂的軀殼。
在香港,幾乎所有大學都不是私校,資金來源除由民間籌募,主要靠政府的撥款。因此,其行政上仍須維持政府的一定角色,例如由特首擔任校監,並可任命部分校委會成員等,這是沿用百年的香港大學文化,也符合「學術自由,院校自主」的原則。
在港大副校長委任風波中的「院校自主」問題成為輿論焦點,其中存在正反雙方的勢力較量,那就是政黨操控院校與反操控的爭鬥。若非陳文敏的極端政治化立場、若非其帶頭鼓動佔中、涉嫌收受戴耀廷來歷不明捐款違反校規,何來今次當選副校長受阻的風波?
「院校自主」是大學的靈魂,也是我們必須堅持的《基本法》賦予的原則底線,而校委會的獨立性和超然性就是大學自主的重要體現。校委會作為大學的最高權力機構,委員必須在獨立、安全、不受干擾的環境下,就校政作出決定;衝擊校委會,辱罵、禁錮、推撞委員,試圖脅迫校委會就範,都是違背「院校自主」原則的行為,若校方屈從暴力和蠻橫訴求,此例一開, 港大百年基業將毀於一旦,香港引以為傲的核心價值將受到沉重打擊。
香港的大學若要堅守「學術自由,院校自主」,便須向政黨操控說不。
香江智滙主席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兩套法律文化理解基本法 |
上一篇: | 政團執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