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5年7月25日

吳歷山

「第三條路」在港崛起

近期香港政壇就「第三條路」展開討論。一些論者指在「建制派」與「泛民主派」之間可以開拓新的道路;有人認為在香港的政治現實中,「第三條路」並不存在;也有人認為在後政改時代,開拓一條「新中間路線」,不僅可能,而且是必須的。

在世界歷史中,「第三條路」或「新中間路線」(Third Way/Middle Way),屬中間偏左的政治立場,是社會民主主義的一個流派。「第三條路」不單是走中間路線,而是看到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互有不足之處,要糅合雙方優點,互補不足而形成的政治哲學。

同樣,在香港,「建制派」與「泛民主派」也互有不足,「建制派」無條件擁護建制,「泛民主派」則逢機制必反,非民主即親中。尤其是近年的政改爭拗,雙方各走極端,針尖對麥芒,導致政改失敗,雙方均成輸家。於是「第三條路」這種理念成了愈來愈多香港人的共識,且隨着事態發展,其空間正在逐漸擴大。

在現實政治環境中,香港確實須以理性包容取代激進對抗。所謂「第三條路」並非指單純妥協的或混合的路線和主張,而是以新的思維化解紛爭,擺脫「綑綁」的局限,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以此凝聚持中間路線的市民和政治群體,達到爭取民主與提倡愛國的有機結合,令整體社會更加和諧安定。

事實上,近年來香港「第三條路」不僅可能,而且已經展開,並得到社會大眾的廣泛支持。

屬溫和泛民的公民黨立法會議員湯家驊,是「新中間路線」的提倡者之一,他在政改方案否決後宣布退出公民黨,並辭去立法會議員職務,全力推動智庫民主思路,走「新中間路線」。他自稱有信心「建立一個新的政治領域」。

前特首董建華牽頭成立的智庫團結香港基金會,在政改方案否決後召開會議,團結香港基金會顧問、民主黨成員狄志遠表示,董建華在會上指香港需要「有建設性的反對派」;他相信,董建華說法反映港人正在觀望,香港可否走上「第三條道路」。董建華智庫顧問、外界盛傳可能有意競選下屆特首的前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在代表董建華介紹成立基金會的目的時表示,希望更多有能力的人為香港的未來出謀獻策。這顯示,董建華的智庫也在探索「第三條路」。

隨着走出一條「新中間路線」的呼聲日益響亮,香港的智庫紛紛出現,立法會主席曾鈺成也表示有意在退位後籌組智庫。

在香港,早已有智庫成功蛻變為政黨的成功例子,例如葉劉淑儀創辦的滙賢智庫,逐漸蛻變為政黨新民黨;葉劉更因而鋒芒畢露,大有問鼎下屆特首之勢。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國一些著名智庫除可影響政府施政,還是孕育政治人才甚至「造王」的地方。

綜觀香港的一些智庫,不論是新民黨前身,還是董建華和曾鈺成的智庫,都是走參政的道路。

的確,如果智庫只搞研究,頂多只是學術機構,難成氣候,惟有參政議政才能發揮真正「第三條路」的作用,才能凝聚一班志同道合的社會精英,為理想拚搏。

香港是個「三Q之都」,即IQ(智力商數)、 EQ(情緒商數)、AQ(逆境商數)都比較高;同時,溫和理性的中間市民佔大多數,這就意味開拓「第三條路」在香港是有空間有條件也有市場,關鍵是走「第三條路」的人,要贏得中產市民的認同和支持。

後政改時期,香港「第三條路」正在崛起, 在今後的香港政治生態中,它將扮演不可取代的歷史角色。

香江智滙主席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