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7日
世事無常、人生無常、萬事無常、天地無常;而無常的核心其實只有一個字,那就是「變」。建制派因為「等埋發叔」引致「投票甩轆」,也是出人意表的一「變」;對此,坊間出現各種陰謀論至今未能平息。
建制議員傷心落淚互相推諉,無非想給國際人士看到原來反對方案的只是少數議員,但他們怎麼「變」也不能把本來通不過的投票結果變成通過吧。換言之,「甩轆」不影響大局,充其量只是歷史長河中的小插曲。
過去的20個月,香港市民觀看了一齣情節充滿詭譎、恐怖、鬧騰的歷史劇,結局卻是,中央的普選誠意給澆了一頭冷水;特區政府因「一定要得」變成「一定唔得」而灰頭土臉;建制議員的「眾志成城」竟以「甩轆」落幕。表面上,泛民憑「綑綁戰術」贏了「漂亮」一仗,但明眼人都知道,泛民「贏了面子,輸了裏子」,他們要面對的內部分裂;「票債票償」導致「關鍵少數」否決權喪失;2020年立法會普選無從開啟等等一系列長期困局,真可謂啞巴吃黃連,有苦自己知。
然而,在旁觀者看來,無論中央、港府、建制派還是泛民,沒人全贏更沒人全輸,而是各有輸贏。這樣的結局,或許是「世事無常」中變出的一種最合情理,最包容公道的局面,也是目前各方能夠接受的結果。
政改方案討論時,有人認為,一旦方案否決,將是全港皆輸、香港從此無法管治、萬劫不復,聽來叫人心驚膽戰。誠然,普選方案不通過,香港政制發展進程不得不中斷,只能在2012年的水平「原地踏步」,但這本是《基本法》規定的政制發展的程序之一。根據人大8.31決定,假如政改方案未能通過五部曲,則會沿用2012年的特首產生辦法。
如果上述「原地踏步」將會令全港皆輸的說法成立,豈非表示《基本法》一早已設計了一條令全港皆輸的路讓香港一敗塗地?筆者認為,這些聳人聽聞的流言蜚語,都是哄人的鬼話。如今,政改否決已成事實,「天沒有塌下來」,立法會前一觸即發的「火藥桶」也沒有引爆;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是,香港呈現出一片少有平靜、祥和的景象,讓人們可以冷靜思索這一切的緣由和前路,香港社會經過這場驚心動魄的歷練,社會各界普遍意識到,大家須要擺脫政爭泥沼,心平氣和地聚焦於經濟民生,迎頭趕上。
《基本法》規定的政改第三步,要求立法會議員三分之二以上支持才能通過方案,這項規定無疑是符合民主精神的,在少數服從多數的前提下,立法會中少數派議員的要求也要照顧。同樣,建制派議員如果有一天變成少數,《基本法》這一機制也適用於他們。這是維持社會平穩發展的必要措施。
試想,假如社會上有三四成人堅決反對某項政策,硬推的結果只會造成社會的嚴重爭拗和撕裂。
古人云事緩則圓,意指處事不能操之過急,要步步為營,才能水到渠成。如今這樣的政改方案表決結果,正正說明香港實現普選的時機尚未成熟!
筆者擔心的並非「雙普選」遙遙無期,而是泛民政黨會否從此轉向激進。在香港的政治光譜上,激進政黨本來只佔少數,這符合香港社會「中間大兩邊小」的社會結構,但近年來泛民偏向激化,甚至把整體泛民綁架,令香港政治光譜兩極化,政治生態平衡受破壞,社會撕裂加深與中央的矛盾惡化,終將令香港進一步陷入內耗的深淵。
筆者相信,政改之路必會重啟,但先決條件是泛民應與激進分子分道揚鑣,令中央放心。當社會達到更多共識時,就是政改五部曲重啟之日。
香江智滙主席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改革丁屋政策刻不容緩 |
上一篇: | 鬧劇之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