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5年6月26日

程介明 教育評論

異見之共存

政改戲劇化告一段落,正反兩方面都難言勝敗。這次得不到的,周圍的環境與條件若是不變,也不會再有得到的機會。社會反而換來了一時的平靜,這也許是事前沒有人會想像得到的。

不管如何,香港人經常掛在口邊的「社會撕裂」,似乎也須乘這個空檔修補一下。一位在美國長大的華人教授,去年佔中時期,他在美國,手機一下收到幾百個來自香港朋友的短訊,馬上分成兩派,互不退讓。不過,他又說,他們仍然是好朋友,只是在佔中問題上撕裂而已。「香港人真正是有修養!」這是他的評價。

極端思想 排斥異己

去年佔中時期,不少外國來的教授都要求到佔中現場看一看,爭取與學生聊一聊。回來都有不少的驚嘆。他們在現場看到的,大多數是平靜的景象,看到的是佔中學生的休閒、閱讀、畫作,遇到的是態度友善溫和的警察。他們不是沒有看過國外電視的新聞片段,也知道有激烈對抗的場面,「但是畢竟沒有燃燒警車、打碎玻璃這些現象」。也的確,在我們看來已經是非常暴力的局面,在他們看來只是非常平和。

但是,行動上不極端,卻也許掩蓋了思想上的極端。香港的特點,是思想自由;思想自由,必然會出現各種奇怪的思想,包括極端的思想,這是香港早就習慣了的。在香港,從來不會為某些出位的思想而大驚小怪,然而,現在不少朋友擔心的,是因為一己的思想而排斥其他的思想。排斥異己,不等於辯爭,最激烈的辯爭,香港人也不會介意。排斥異己,是把異己者一律當作敵人,非要把對方置之死地而後已。這是非常可怕的,也是香港人最介意的。

上周提到拉丁美洲的哲古華拉。跟來自拉丁美洲的學生談起,都說他是英雄。上周提過,不管是古巴、哥倫比亞、玻利維亞……都說是小學開始,就聽說哲古華拉的英雄故事。問他們如何看哲古華拉的思想,他們不約而同都說:「他有自己的理想,他始終不渝地努力去實現自己的理想,不惜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生命,是最值得我們敬仰的。我們敬仰他,倒不是一定要信仰他的理想。」

這不是什麼大哲人的豪言,而是幾個大學研究生的共識,況且是跨國度的共識。

這對於香港,是一種考驗。中國在文化大革命的年代,因為那是「意識形態領域的階級鬥爭」,因此,與毛澤東思想不一致的意識形態,都變成了「反動思想」;極端的時候,具有這些意識形態的人,都變成了「反革命」,多少人頭因此而落地。今天內地的人民,大概誰也不想回到那個年代。

今天香港出現的一些取態,不論是哪一種政治派別,都會有「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傾向。「我代表正確,你代表錯誤」,既然你不代表正確,就一定是代表某種罪惡勢力,就要誅滅你。持這種想法的人,雖然是極少數,但是聲音很大,傳媒又不斷將之放大,聽來好像香港人就是活在兩極的意識形態的角力之中。兩極之間許許多多其他的聲音就被淹沒了。

口誅筆伐 逆我者亡

但是在香港,「暴力」止於「口誅筆伐」,任何一方都不會有人身或者性命的危險。因此人們的擔心也許不是自身的安全,也不是擔心沒有思想自由,他們擔心的,是把香港人對於異己的寬容,換上了唯我獨尊的排斥異己;長此下去,香港就不再是一個「兼容並包」的多元社會。若真是如此,每一件事都要講究「政治正確」(或則附從泛民,或則服從北京),香港也就不再是香港。香港的一切優勢,完全可以在幾年之間喪失殆盡。

在教育而言,我們可以做什麼?其實不是三言兩語可以有答案的。

從學習科學來說,學生的意識形態, 主要是從生活中潛移默化地養成的,而不是上了一堂課,或者教師說了一番什麼話,就會形成的。

哲古華拉之信仰馬克思,主要不是因為看了他的書,而是因為他的電單車遊歷,讓他給農民的苦況感染了;看到馬克思的書,就覺得很切合他的觀察,於是逐漸形成了他的革命思想。

香港自從中學有了通識教育,教師逐漸形成了一種共識:對於政治話題,應該讓學生接觸多角度、多視野的觀點,他們才會有更好的基礎來形成自己的觀點。筆者接觸的許多教師,都認為不應該把自己的觀點,作為唯一正確的觀點傳授給學生,一定要讓學生認識不同的種種觀點,但又覺得學生都會逐漸形成自己的觀點。把學生引導到某種特定的政治立場,違反教育工作者的《專業守則》。

假如這種專業精神能夠貫徹到底,學生一樣會逐漸形成自己的意識形態,但是又會尊重其他人會形成不同的(「異己」)意識形態。他們自己也許堅定地認為自己是正確的,但是不會認為其他異己者都是錯的,更不會把他們看成是敵人而須作攻擊、誅滅,因為他們從小就生活在多元的群體之中,習慣了不同的人生會有不同的意識形態的。

假如教師覺得自己是完全正確的,因此應該把自己的意識形態傳遞給學生,而又不讓學生有機會接觸另類的意識形態,那就變成人們經常詬病的把意識形態「強加」給學生,也就是香港人最不屑的「政治灌輸」。其結果,就不只是學生被迫接受某種意識形態,而且給學生傳授了一種狹隘的、排他的政治觀,就會形成一個很難開放的腦袋。這就像是強迫一個嬰兒從小只准用一隻眼睛看東西。這是最殘忍的。

強加灌輸 極為殘忍

因此,1992年頒行的《教師專業守則》,裏面就有條文申明:「當公眾意見分歧時,應教導學生尊重不同的立場和觀點」。「尊重」,是一個關鍵的概念。後來區議會選舉,也明文規定,若是候選人進校宣傳,必須同時引入競選的各方。也的確有學校因違規而被警告。

家長也有責任。家長保護子女,是義務也是權利,但是沒有權利包辦子女的思想發展。當然,生長在一個家庭,耳濡目染,難免會繼承父母的一些思想意識;但是若有政治意識相持的局面,把孩子拉到抗爭的前線,強迫孩子採取某種敵對性的立場,孩子沒得選擇,其實對孩子也是不公道。

當然,傳媒更有責任。它在塑造着整個社會的意識形態。但是誰能改變傳媒?社會上的極端勢力,最善於在社交媒體上煽動學生參與激烈行動。對此,學校和教師,只能夠慨嘆:鞭長莫及!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