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5年6月18日

霍韜晦

香港人還認識自己嗎?

香港政改問題,泛民與中央的爭拗如火如荼。中央一再表明,民主必須循序漸進,這是《基本法》早就規定了的;鑑於香港的實際情況,不可能一步到位。泛民則認為今天中央拋出的方案只是「篩選」,不符合他們的要求,他們要求的是符合「國際慣例」的真普選,其中包括公民提名權在內;對於中央的建議,他們認為與他們所認識的民主標準有距離,所以堅決反對。

何須立理限事?

站在市民立場,老實說,並不覺得雙方的距離真的有那麼遠,那不是南轅北轍,只是緩急之別,大家靠近一些,顯示一點胸襟量度,不就可以商討出一個結果來嗎?意識形態往往「立理限事」,所謂「意底牢結」(ideology),墨守觀念,困守原則,而無視於香港的實際情況和廣大市民的生活需要,無視於歷史脈動,更不知執行時的變通,所以往往與現實脫節。所謂書生之見,只能用於「坐議立談」,在會議桌上雄辯滔滔,若用於處事,便茫然不知所措。宋襄公、趙括、馬謖就是這一類人,讀死書,禍延後代。

例如民主,本來只是一個機制,什麼機制?統一不同意見的機制,集中力量以爭勝負的機制。政治上用之,便可以更換政權,推舉新主,但並不保證所接替的人一定比原來的更好。政客為了有機會上台,可以向選民許下無數承諾,並大肆攻擊現任政府,反正選舉是一回事,執政又是另一回事,等到市民發現,已噬臍莫及。

這樣的例子,近代數不勝數,如台灣、如日本、 如法國、如希臘,甚至美國,都是「一蟹不如一蟹」。關鍵在哪裏?就像我屢屢說的,西方式的民主並不保證質素,全無制約的自下而上的權力置換遊戲,只有把局面弄得更糟。

我並不反對民主,但民主必須優質,今天西方式的民主太令人失望了,有智慧和有志氣的人早應予以徹底反思,去除其弊病,怎麼會全盤照搬,邯鄲學步?本來,香港回歸就是一個機會,「一國兩制」可以作出超越西方的設計,為什麼還要崇尚西方民主,將之奉為普世價值,甚至是絕對價值呢?這不是太淺見了嗎?太被「民主」的觀念愚弄了嗎?

西方民主已日走下坡,有志者豈能盲目跟進?我們必須從事實出發,看到危機。知識分子若只知觀念層次,在理論上自圓其說,拒絕與別人溝通,這樣的人如何領導社會?執一以廢百,孟子說過,這只有造成整體性的傷害(為其賊道也)。

為了愛中國、愛養育我們、支持我們成長的5000年文化,讓中國新生,子孫可以昂首活在世上,多少仁人志士奔走呼號,多少英雄豪傑慷慨捐生?要使他們的血沒有白流,我們自當繼起。惟有知之深、愛之切,才能義無反顧地奉獻。香港人,這百多年來一直都是支持者、參與者,甚至作先行者,所有丹心都在家國,而代代相承,怎麼會自喪立場,認同西方帝國臨別所賜予的「民主」呢?

民主不是不好,就其十八世紀提出的時代說,有其意義,但並不表示其已臻完美。300年後的今天,我們應有自己的看法,我們決不能簡單的隨聲附和,甚至作他人的馬前卒。若有遠見,我們可以逆料這種文化將走入窮途。人人自私、人人只顧自己利益,所謂「自由」,不過是放縱;所謂「權利」,不過是維護自己欲望與利益的合理藉口。民主已死,欲主才真。

政治上的異見,若出於愛國心,便沒有什麼不可以交談。泛民不是敵人,中央也不是誤國,我們有着共同的前提,也同樣肩負着歷史的運命,放下恩怨,如魯迅所說的:「相逢一笑泯恩仇」,也像儒家所說的「既往不咎」,那麼今天就是新起點,一切都可以重新出發,為什麼要你死我活,在對立中一起消亡?香港人,還認識自己是誰嗎?

也許有人說,我們已進入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時代了,國家已不再那麼重要,自己的選擇才重要,所以香港也有人主張把門關起來,自己獨立,自己過活,休管中國,休管別人。我不知道這種聲音有多少人支持,但肯定是迷幻藥,逃離現實,自我欺騙,比鴕鳥還糟。多元文化難道就是一群感覺相同的人的自我圍欄,你不要管我,我不要管你嗎?圈子愈來愈小,最後一定窒息。

香港獨立是迷幻藥

記得10多年前,多元文化初起,主張一國之內,可以容納多個不同民族的文化,為了表示平等,所以國策不能以某一民族的文化及其歷史經驗為準則(見William Watson的著作Concepts in the Social Science: Multiculturalism),但隨即引起美國哈佛大學亨廷頓(Huntington)的回應。亨氏寫《我們是誰?》(Who Are We?)探討美國人的國籍身份。他很擔心,在多元文化的挑戰之下,美國人將逐漸失去其立國的「盎格魯—新教文化」,自此以往,美國即有分化、分裂和沒落的危險。證諸史實,亨廷頓的擔心不是空言,至少英國的蘇格蘭也要公投獨立了,美國的分裂還會遠嗎?

利益,其實一切都是利益。人若無教養,不會關心別人;人若計較,一味保護自己,一定自私,而且會導致更大的內鬥。香港枉稱文明城市,原來住的都是眼光淺狹、胸懷不廣的人。

我為香港前途悲,長此下去,還有希望嗎?

當代思想家、教育家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