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5年6月13日

江麗芬 政局筆記

政改爭論沒贏家

都說香港這本書不易讀懂,從特區政府推出普選特首政改方案來看,反映北京確實未能讀懂香港這本書。

由2013年揭開序幕的政改討論,終於來到了斷的時刻。立法會下周三將就政改方案作出表決,可是今天各方仍然各不相讓,無論政府、建制派或是泛民主派,均無人認為政改方案會有通過的機會。

建制派形容,否決政改,香港會是輸家;泛民主派議員認為輸的是銳意推出這個方案的北京和特區政府。無論如何,政改通過與否,過去20多個月的種種爭論,北京、泛民與整個香港,均沒有一方是贏家。

今次的政改討論,率先揭開序幕的,其實並非2013年底由特區政府推出的政改第一輪諮詢,而是早於同年3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律委員會主任委員喬曉陽特別南下,與立法會建制派議員舉行座談會,提出香港選出來的特首必須「愛國愛港」;負責把關的,便靠參照選委會組成的提委會以機構提名方式選出特首候選人。

雖然過去兩年多的時間,北京均嘗試與泛民議員接觸溝通,例如中聯辦主任張曉明到立法會與議員午膳、基本法委員會主任李飛等來港舉行座談會,又或是港澳辦主任王光亞與張曉明、李飛特意到上海與議員會晤,且撥出時間與泛民議員單獨會面,在在擺出一副「很願意商討」的模樣,可是立場是一貫的強硬,從沒半點讓步。

中央的強硬,見諸去年6月突然拋出的「一國兩制白皮書」,以及隨後人大常委會就政改定調的8.31框架,當中原則均是要求普選制度必須「百分百安全」,不容「不愛國愛港」的人有任何機會出選特首。

所以,即使不少建制派或溫和泛民主派全是不談公民提名、只提出符合《基本法》的政改建議,可是最終也不獲接納;北京的8.31框架甚至較諸任何建制派政黨所提的政改建議還要保守和嚴密,令不少建制派人士同感意外。8.31框架之後,尚有不少人嘗試找出折衷辦法,提出在8.31框架之內而又有機會獲得較多社會人士接納的政改方案,結果同樣不獲北京的正面回應。

北京大概認為,香港人一向務實,不會「有票真係唔要」,港人應會寧願把一人一票「袋住先」,然後繼續爭取,總比沒有普選好。北京也許認為,只要打一場民意戰,便可爭取更多港人支持通過政改,從而增添泛民議員的壓力,叫他們不敢否決政改方案,以免被指剝奪港人的投票權利。

不錯,香港人確是比較務實,可是北京爭取民意的手法一直表現強硬,不時像要把內地的一套政治鬥爭模式,照辦煮碗移植香港,港人看在眼裏,焉有不怕!

其實,這種現象並非政改討論之後才出現,近年已多常見,例如說過很多次的「愛」字派冒起便可見一斑;只是政改討論啟動以後,那種「你做初一、我做十五」式的政治動員行動便更多。商界、商會、社團和不同建制派政黨被發動起來下,一旦佔領中環發起全民投票便自然會有簽名行動抗衡,社會有黃絲便出現藍絲帶,有爭取真普選便自然有保普選的行動。經歷種種政治抗衡以後,香港社會變得更撕裂。

5月31日,京官在深圳會見泛民議員之時,張曉明公開點名讚揚周融,說其牽頭的「保普選、反暴力」大聯盟在短短9天內已收集到121萬個簽名,比民調更有「可信度和震撼性」。民調多樣,三大民調是否最貼近社會固可爭論,但若以學者所做的調查拿來與街頭運動比較並說後者較可信,實在難有說服力。據聞會晤期間,有泛民議員即時回應指張曉明的說話反映他不知香港世情。

其實不懂港情已是說得輕巧,這樣的話只令人更加覺得北京要以政治凌駕學術調查之上。這就是北京在今次政改顯露她未能讀懂香港民情的問題,以為香港人務實,北京寸步不讓、態度強硬便會令人卻步,還以動員群眾對群眾、以為人多簽名數字多便可令香港人馴服,結果卻引來連串反效果,香港人對政改愈來愈沒有期望,反對的人也就愈來愈多,對北京亦更疏離。

當然,今次的政改爭論,泛民即使成功否決政改,顯示北京的方案不得民心,但在政改討論的過程中,泛民主派的表現同樣未如人意。

或許這是泛民的策略考慮或另有原因,在整個政改討論過程中,除了不斷重提公民提名、三軌方案、國際標準等等口號之外,卻未見積極提出具體方案。相比之下,最積極提出政改意見、希望能在北京與香港之間尋找政改出路的,卻是其他非泛民主派人士,如陳弘毅、陳文敏等港大法律學院學者。可惜,他們的建議往往未能得到泛民積極的和應,又不能得到北京的回應,結果只是徒勞一場。

泛民在整個政改討論過程中,面對北京提出可以就政改問題溝通時,往往表現得猶抱琵琶半遮面,面對愈來愈壯大的民間社會,也處處顯得被動,有時甚至給人家牽着鼻子走,從而令人懷疑泛民主派是否還有本錢為港人爭取更好的政制發展。

政改表決在即,無論結果如何,香港社會已歷經撕裂再撕裂,這樣的結果對整體社會毫無好處,對北京、特區政府或任何從政者而言,也不見得有誰成了贏家。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