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7日
正當英國大選進行得如火如荼之際,傳統輪替執政的保守黨與工黨在各大民調的表現勢均力敵。為了保持政治中立與「君權神授」的政教超然地位,白金漢宮發言人表示皇室不會作任何表態,間接警惕皇室人員要小心言行,以免捲入大選後可能持續的黨爭。
另一邊廂,當工黨與保守黨正忙於夥拍少數黨派爭取籌組「聯合政府」之際,有英國綠黨(Green Party)巴斯地方議會選舉代表向筆者澄清,作為少數黨派,她認為與大黨建立「策略性聯盟」(tactical alliance)較為可取。這是由於綠黨將因應個別社會、政經和民生議題考慮與其他黨派合作。如此看來,5月大選後的英國議會政治,將出現多種以議題為本的彈性策略性聯盟,生機蓬勃之餘,也充滿變數。
本文有兩目的:一、提出在主流代議政制之外尋找另類民間議會的想法;二、從基督教英國貴格會(Quakers; Religious Society of Friends)的議事倫理去探索「省察話語群體」(discerning speech community)的可能。
3月中旬,筆者的學系邀請英國在野工黨智囊「費邊社」(Fabian Society)副總書記Marcus Roberts與師生座談。工黨在傳統英國政治屬於左派陣營,覆蓋多個地方社會主義政團與勞工組織。Roberts談到現代政黨政治的必然性,便是讓工黨「爭逐國家權力」,成為執政黨,重返唐寧街首相府;並以「凱恩斯經濟學」原則推進「社會公義」、「社會平等」和「負責任資本主義」等的執政路線。
不過,英國政治女學者Frances Amery和法國政治學者Aurelien Mondon則認為資本主義本質跟社會公義和社會平等的社會主義價值觀實互不相容,恐怕工黨已不能代表左派。座談之間,筆者有感他們或對傳統代議民主政治有感失幻,後來筆者參加他們組織的其他座談會,才逐漸體會到大家可能正在尋求一種在議會政治之外的民主實踐進路,實有參考價值。
代議政制失幻
英國政治理論學者James Martin根據法國精神分析學家Jacques Lacan的研究,點出以下另類民主實踐方向:
一、政治是人類日常生活的必然部分,權力的基本操作媒介是語言,「話語」(speech acts,即語言運用)涉及修辭學。運用語言時的修辭技巧實反映發言者的潛意識。
二、「慾望」(desire)構成人潛意識的主要部分。由於人的慾望無窮,人便無可避免地要面對生命中種種不可滿足的追求,導致各種失落的苦楚。
三、發言的深層本相實跟種種不能滿足的慾望有關。說話愈多,慾望的號叫愈見清楚;文章寫得愈多,不能滿足的追求愈見明顯,話語本身便反映發言者的潛在慾望。可是,愈想以言辭滿足慾望,卻換來更多「不獲滿足的期盼」(unfulfilled wishes)。
四、所以,另類民主的實踐不一定須要爭權奪利,而是可以各人將心比心地,省察各發言者的潛在慾望訴求與失落,即那潛伏於話語修辭之中的「心念」(wants)和「不滿」(dissatisfaction)。學習接納、承載和安慰各人出生後都要面對的無奈痛苦——不能滿足的各種「生之慾」。
慾望與另類民主
筆者認為「民間民主」(communal democracy)或可變成一種以愛、和平與包容的公共空間,讓我們在以「交換利益」和「分配權力」的傳統民主選舉政治內外,建構「省察話語群體」(discerning speech community),目標是希望能在那已由經濟利益和政治權力主導的國家政治體制與公共空間之中,尋回自由真誠平等的對話空間,構建另類民間議事倫理,為下一代生命世界尋求解除「權力」與「利益」這兩個「現代野蠻」(modern savagery)的魔咒枷鎖。
身為現代主義的捍衞者,德國學者Jürgen Habermas提倡的「理想話語群體」(ideal speech community),規範對話者要拿出真心誠實和有理據的宣稱,共同抵抗各自的「國家權力」與「市場利益」這兩種主導價值觀,從而希望解決在歐洲公共空間中常見的「系統性扭曲溝通」(systematically distorted communication)現象問題。不過,至今歐洲共同體尚未成功或許因為「理想話語群體」未能正視面對現代人對今世權力和自身利益的無盡慾望和追求的困局。筆者認為,如果願意驀然回首,出路或近在咫尺。
自從十六至十七世紀歐洲宗教改革以來,經歷幾百年的千錘百煉,歐洲孕育出兩支「基督和平主義」少數教派:源自西北歐(包括今德國和荷蘭)的「信洗派」(Anabaptism)與英格蘭和前北美英殖民地的「貴格會」(Quakerism),兩者均歷盡早期追捕、殘害和歧視的劫難,後者便發展出一套成熟的應用倫理去建立「省察話語群體」,能幫助人們駕馭那不斷膨脹的慾望,即基督教的「罪」與荀子的「惡」。在當今權力和利益橫行的權勢森林中發出微微亮光。
根據筆者的體會,英國巴斯貴格會的信仰核心,在於神的聲音能透過聖靈在每人心中的工作,而去接受來自耶穌基督的愛與真理的恩典。由於人不能自拔地陷入自己和世界的「黑暗」(darkness)當中,學習每天省察、聆聽和跟隨心裏「光明」(the Light;耶穌基督)和聖靈聲音,便成為貴格會會友每天的「信仰實踐」。
貴格會的長老共識到當今基督信仰必須根植於社會公義、社會平等、和平、環境保育、可持續性和簡樸生活的核心價值上,最終目標或許不是讓人自己去改變世界和自己的黑暗,而是在過程中學習誠實省察聆聽神作為每人心中的那「光」。
建立美善群體
為了幫助會友誠實面對幽暗和省察那來自心中「光」的聲音,貴格會長老認為真正美善的群體的建立,在於會友能否踐行以下的「貴格決策」議事倫理:
一、議會的主要目的是「孕育屬靈群體」,作決定和解決問題只為次要。
二、不是每個與會者均須要發言,「靜默」能幫助會友聆聽聖靈的聲音。
三、辯論會引發聰明的爭辯、政治的游說和立場的競爭。然而,這些都未能幫助我們省察「光」的同在和聲音;反之,辯論或更加深分歧,會使我們離開那「崇拜的靈」。
四、不要作出即時和過快的回應,別人的呼籲是需要時間消化和沉澱的。重複自己的論點無助省察「光」的同在,多數人投票或支持的看法,並不代表神的心意。
五、當有意見相左時,會友更須聆聽聖靈的聲音。貴格會議不是要尋求人的「共識」,而是尋求神的心意。議會的合一源自我們願意尋求「光」的「合一性」。
六、貴格會議不進行投票。這是因為投票多會加深分歧、激發紛爭和阻礙人省察那「光」。
繼續是一些涉及個人的議事倫理守則:
一、不要把事實與意見混淆,事實歸事實,意見歸意見。
二、不要把說話放在別人口裏,發言要向着所有會友,不是個人。
三、謹慎監察和小心約束自己心內對他人的「不合宜動機」。
四、當遇到反對聲音和異見時,嘗試選擇不覺得受冒犯和不視之為針對個人。
五、要協助維持自由發言的氣氛,並對人不會誤解和被誤會持有相當的信心。
如果有人同意當今議會文化已遭政治權力與經濟利益構成的黑暗所挾持的話,那麼貴格議事倫理,便提出一種另類的民間進路,可在國家權力與市場利益的權勢中得見光明。這貴格倫理或響應一首禪詩意境:
「塵勞回脫事非常,緊把繩頭做一場;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要解脫塵世勞苦,修道之路非常艱辛。人的心念慾望如奔騰牛馬,要好好管束,不可鬆懈。若能經得過這些考驗,最終或可釋放如梅花在雪中的芬芳。
英國巴斯大學政治、語言及國際研究學系副教授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由社群共管的商場說起 |
上一篇: | 香港投票方式比美國先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