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3日
昨天是世界哮喘日。據估計,中國全國約有3000萬名哮喘患者,但只有四成(40.5%)患者病情受到控制,死亡率為每10萬人佔36.7人,遠高於發達國家。在中國秋冬兩季霧霾多發期間,哮喘患者更是首當其衝。
哮喘全稱「支氣管哮喘」,病變在支氣管,是一種嚴重急性發作有可能導致猝死的呼吸道疾病,患者和家屬卻往往存在各種錯誤觀念,成為導致哮喘控制不佳的主要原因,使中國當前哮喘防治面對知曉率低、控制率低和死亡率高的「兩低一高」局面,哮喘病已成為中國第二大呼吸道疾病。
世界哮喘日 專家廣宣傳
百名三甲醫院呼吸科專家昨趁着世界哮喘日,分別在北京、上海、廣東、江蘇、浙江、河南、山東、山西和湖北等10個省(市)同時舉辦以哮喘為主題的大型宣傳教育活動,呼籲全民「凝心聚力,共抗哮喘」。
國家衞生及計劃生育委員會疾病控制局相關負責人強調,哮喘是一種危害極大的慢性氣道炎症性疾病,由哮喘所帶來的經濟負擔非常大。然而,現有的防治體系還不完善,雖然哮喘與高血壓及糖尿病一樣屬於慢性病,但社會各界對哮喘的重視還不夠。目前哮喘病例正在增多,防治需要調動各方積極性。
專家表示,哮喘主要由遺傳因素或過敏原、冷空氣及呼吸道病毒感染等環境因素引起,患者多自幼發病,因此應盡早展開,首選吸入療法,要堅持長期、持續、規範、個體化治療,切不可自行停藥。雖然哮喘不能「根治」,但通過規範化的治療可實現臨床控制。
專家指出,兒童哮喘更須及早進行長期規範治療,一般至少治療3個月後再評估,貽誤治療時機將影響生長發育,對患童的肺部功能造成損害,並可能演變為成人終身呼吸疾病。此外,哮喘急性發作會導致猝死,為應對急性發作的突發狀況,每名患者都應隨身攜帶緩解類藥物(支氣管擴張劑),以便將哮喘的危害降至最小程度。
兒童發病率 上升達六成
中國北京城市人口流行病學2011年的調查結果顯示,0至14歲的兒童哮喘發病率為2%,這個數字相比二十世紀初上升60%。
專家還提醒,哮喘的控制目標除了減輕當前症狀,更需要預防急性發作,因此需要長期規範用藥, 還應定期利用哮喘控制測試問卷(ACT)和呼氣峰流速儀等控制工具,監測哮喘控制水平,以盡早實現哮喘控制達標。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霧霾含微細污染物傷肺發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