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2023-01-30 00:00

人云我云 馬揮

識英雄重英雄

隋朝已設科舉。唐朝沿襲開科取士,但當時能參加科舉又能中舉的,大多是世家子弟。真正以優取士,普通平民能「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是兩宋。范仲淹家貧,斷虀畫粥。歐陽修幼年喪父,連紙筆都沒錢買,只能用蘆葦稈在地上學寫字。兩人都成為名臣,可見宋代科舉確是寒門子弟的上進梯階。科舉確能提拔英才。 兩宋的能臣大多能官員、學者與文學家集於一身。原因之一是科舉考詩、賦、論、策。詩賦考文才,論是議論儒家經典,策是分析國事、提出意見和對策。考生有洞見,文章符合格式,殿試應對得宜,方能中舉,是故兩宋出現范仲淹、歐陽修、晏殊、王安石、蘇東坡、蘇轍、曾鞏、陸游等英才。 論要求考生有獨立思考能力,不能死背經典。歐陽修10 ...

(節錄)全文共659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