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2022-11-09 00:00

郭美珩:宜多用創新物料降隱含碳

香港城市發展步伐多年未有減慢,社會上存在正視建築高碳排的聲音。沛然環保(08320)主席及執行董事郭美珩表示,建造業多年來一直探索新技術及物料,以減少建築物不同階段的碳排放,香港在大廈營運碳(Operational carbon)管理已非常進步,應多嘗試應用可再生能源,以及竹、木等另類物料,降低建築物的隱含碳(Embodied carbon)排放。

目前市場檢視建築物碳排放,一般由整生命周期(Whole life-cycle)角度出發,她介紹時指出,建築前期的結構物料由原材料提取、製造到運輸等步驟產生的碳排放,稱為前期碳排(Upfront carbon),建造期雖短至兩三年,但可佔整個生命周期高達30%。

一般大廈投入運作至少50至60年,期間的營運碳是現時香港着墨較多的一環,例如引入智能科技,監測及調節電器使用情況,加上電力趨勢整體碳排愈來愈少,營運碳在生命周期的比重亦相應減少,讓社會更關注降低前期碳排的重要。

郭美珩說,目前國際市場已出現不少創新物料,例如把二氧化碳固化生產的混凝土、在設計加入微海藻吸碳等,應用愈來愈多,支持可持續發展商界下的工業共生(Industrial symbiosis),攜手減碳亦促進循環經濟。

活化舊樓 延續價值

至於舊有的建築物,她引用美國建築師學會前主席Carl Elefante名言:「The greenest building is the one that already exists.(最綠色的建築就是現有的建築。)」若然拆卸後能盡量重用物料,都可減少碳排,而最理想的情況是研究活化,改變用途延續價值。

沛然環保行政總裁及執行董事胡伯杰認為,企業亦可以研究其他新概念,例如香港物業地方小,在地可以安裝太陽能板的空間有限,而且自行布建能源設備成本高,企業可考慮透過電力購買協議(Power purchase agreement)買入其他可再生能源,應對氣候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