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環球時事 | 2022-06-14 18:42

Project-Syndicate 賴施(Nikki Reisch)、福爾(Lili Fuhr)

在斯德哥爾摩50+會議拆除化石燃料經濟

放大圖片

我們的星球正面臨氣候、自然和污染的三重危機,原因是共同的:化石燃料經濟。石油、天然氣和煤炭是失控的氣候破壞、廣泛的生物多樣性喪失和普遍的塑膠污染根源。本周政治領導人齊集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紀念第一次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50周年時,結論是明確的,也必然是至關重要。只要化石燃料經濟保持完好,任何解決這些對人類和生態健康的生存威脅的努力,都將毫無意義。

正如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António Guterres)最近所指出的,化石燃料正在扼殺我們的星球。在過去的十年間,它們的燃燒產生了86%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而少數參與者承擔了最多的責任。事實上,自工業革命以來,排放的所有二氧化碳中,近三分之二可以追溯至90個污染者,其中大部分是最大的化石燃料生產商。

然而,世界各國政府目前並沒有控制污染者,而是準備到2030年使化石燃料產量達到2015年巴黎氣候協定達成的目標——將全球變暖限制在前工業化水平以上攝氏1.5度——所需的最高額的兩倍以上。至於化石燃料造成的破壞,全球氣溫上升和極端天氣事件加劇,僅僅是開始。

去年,聯合國有毒物與人權問題特別報告員奧雷利亞納(Marcos A. Orellana),確認了一線社區早已知曉的事實:化石燃料生產會產生有毒化合物並污染空氣、水和土壤。2018年,燃燒化石燃料造成的空氣污染造成了全球約五分之一的死亡。此外,石油和天然氣是導致生態系統和物種滅絕的有毒化學品、殺蟲劑和合成肥料的基礎成份。這些以化石燃料為基礎的產品,所延續的經濟和農業工業模式,推動森林砍伐和生物多樣性破壞,並威脅到人類健康。

化石燃料也是塑膠擴散的原因。即使是地球上最偏遠的地區,也有塑膠在累積,不論是珠穆朗瑪峰頂,部還是馬里亞納海溝底部。百分之九十九的塑膠來自化石燃料,主要是石油和天然氣的化學物質。塑膠石化原料的生產,和整個塑膠價值鏈中化石燃料的使用,正在增加對石油和天然氣的需求,使數百萬人面臨有毒污染。

似乎這還不夠,化石燃料還在世界各地煽動和資助暴力衝突。化石燃料經濟正在讓俄羅斯總統普京得以發動烏克蘭戰爭,造成人道主義危機。在俄羅斯非法吞併克里米亞後的7年,世界上最大的8家化石燃料公司為俄羅斯政府帶來了約954億美元的財富。2月入侵烏克蘭推高了化石燃料價格,使俄羅斯的能源出口收入飆升。而西方大型石油公司從這場衝突中獲利,獲得了創紀錄的利潤。

石油和天然氣行業及其盟友並沒有面臨問責制,而是利用烏克蘭危機在全球範圍內推動更多的液化天然氣 (LNG) 鑽探、水力壓裂和出口。但是,需要數年才能上線的新化石燃料基礎設施,對解決當前的能源危機無濟於事。相反,它只會加深世界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增強生產商對人類和地球造成嚴重破壞的能力,使氣候安全的未來更加遙不可及。

世界各國領導人齊集在斯德哥爾摩+50之際,打破我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應該是重中之重。然而,官方章程和議程中令人驚訝地沒有化石燃料,在公布峰會結果的3場領導力對話的背景資料當中,也幾乎沒有提及它們。

這種遺漏並非偶然。化石燃料游說團體花了數十年時間,培養質疑該行業正在造成的損害,模糊化石燃料與工業化農業和塑膠產品中使用的有毒化學品之間的聯繫。當徹底否認未有奏效之時,該行業就會吹捧錯誤的解決方案,包括投機性技術修復、存在巨大漏洞的市場機制,以及誤導性的「淨零」承諾。目標是轉移政治注意力,讓人們不再關注結束對化石燃料的依賴所需的緊急行動和擴大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可再生能源、農業生態學及塑膠減少和再利用)。

這種變革性的行動,正是斯德哥爾摩+50所必須提供的。參與的政府和決策者必須承認,化石燃料是我們面臨的三重危機的主要驅動力,他們必須制定一個大膽的議程,以阻止化石燃料的擴張,確保石油、天然氣和煤炭快速和平等的下降,加速向無化石未來的公正轉型。

此類議程的一個可能的特點是《化石燃料不擴散條約》——該倡議已獲得廣泛支持,包括數千個民間社會組織、數百名科學家和議員、100多名諾貝爾獎得主,和數十個市政府。為了推動進展,包括土著社區、政府、國際機構和學術界的代表在內的廣泛利益相關者,將在斯德哥爾摩+50的前一天聚首一堂,參加全球化石燃料公正轉型會前峰會。

在斯德哥爾摩會議的同時,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召集的政府間談判委員會將齊集在達卡,制定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全球塑膠條約。至關重要的是,該條約必須採取全面的方法處理整個塑膠生命周期,從化石燃料的提取開始。

如果說,我們從第一屆斯德哥爾摩會議以來的50年間學到了什麼,那就是依賴化石燃料沒有未來。為了應對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及石化和塑膠污染等多重危機的滙集,斯德哥爾摩50+別無選擇,只能直接面對石油、天然氣和煤炭問題。

 

Copyright: Project Syndicate, 2022.
www.project-syndicat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