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財經 | 2022-05-05 13:17

Project-Syndicate 埃爾埃里安(Mohamed A. El-Erian)

增長引擎正顯現問題

放大圖片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修訂後的《世界經濟展望》令人警醒。該組織是極少在一年首個季度,便大幅調低經濟增長預測,而目前它已對其190個成員國中的86%進行了修訂,將2022年的全球增長預測下調了近1%——從4.4%降至3.6%。此外這一預測還伴隨着預估通脹率的大幅上升,同時所有這些壞消息都被包裹在更深的不確定性中。風險的平衡開始向下傾斜,而國家內部和之間的不平等狀況都可能惡化。

《世界經濟展望》的修訂吸引了大量媒體關注,而焦點也不出所料地集中在相對較大的修正幅度上,其中大部分都與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負面經濟影響相關。這場戰爭擾亂了玉米、天然氣、金屬、石油和小麥的供應,並推高了(以天然氣為原料的)化肥等關鍵投入品的價格。這些事態發展讓人不禁擔憂,是否即將爆發一場全球糧食危機,導致世界饑餓人口大幅增加。鑑於這些干擾因素是如此重大,如果基金組織在今年較後時間進一步下調其增長預測(尤其是歐洲的增長預測),我是不會感到意外的。

但儘管這些2022年影響因素相當重要(特別是涉及對人口中的弱勢群體和脆弱國家的影響時),我們也必須留意基金組織的2023年展望。對明年的預測指出了一個同樣重要的中期問題:全球各類增長模式都失去了效力。基金組織預計對2022年全球經濟增長率的大幅下調,並不會在2023年被抵消,同時還將明年的預測從3.8%下調至3.6%——這些修訂對發達經濟體和發展中經濟體同樣適用。

其隱含意義就是,世界經濟的各個引擎都在爆出火花,顯示當中出了問題。在這樣一個充滿變數的運行環境中,這個問題尤其令人擔憂,因為它意味現行增長模式無法拉動經濟度過意外負面衝擊。而更糟糕的則是,這些模式在從前那段壓力較小的時期,也未能維持令人滿意的包容性增長。

這種一潭死水的前景,應歸咎於三大長期事態發展:全球化本質的改變;對人為增長推動器的長期依賴;以及對持續增長來源的長期投資匱乏。

經濟和金融的全球化發展的方向,令各個國家經濟體更難以利用國際貿易和外國直接投資促進國內增長。雖然新冠疫情帶出了關於「適時」跨境供應鏈的擴散和潛在脆弱性問題,但別忘記各項貿易和投資限制早在新冠病毒現身之前便已不斷增加。中美貿易戰的特點就是高關稅和其他保護主義措施的回歸,也對整個全球經濟產生了深遠的連鎖影響。

此外這些事態發展是在許多國家面臨更嚴格政策限制時出現的。在當前高企且持續的通脹之下,傳統和非常規貨幣政策刺激措施的回歸,已經不再是一個選項。正如基金組織指出的那樣,這種新環境使中央銀行面臨非常微妙而棘手的政策權衡,使實體經濟更易被金融市場波動的潛在變化所左右。

雖然財政行動的範圍並沒有貨幣措施那麼受限,但不是每個國家都能擁有充裕的行動空間。政府本應利用自身力量保護最脆弱的那部分民眾,但有些政府的債務水平已經達到了令人不安的地步。

這些事態發展是與許多國家生產力低下的時期重叠,而這是因為它們過往一直未能投資於真正的增長動力,包括物質基礎設施和人力資本。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報告提醒了那些政策制定者們:他們需要把更多注意力放在產生創新、提高生產力和加強其他強勁、包容性經濟增長的驅動力上。否則將面臨極其高的中期增長停滯風險。在一個已經受到相當大規模氣候、經濟、金融、體制、政治和社會挑戰的世界裏,這種狀況可不是我們承受得來的。

 

Copyright: Project Syndicate, 2022.
www.project-syndicat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