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財經 | 2022-05-04 13:05

Project-Syndicate 富爾曼(Jason Furman)

這是需求驅動的持久通脹

放大圖片

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評論員普遍就發達經濟體的表現提出了兩個論點,其中只有一個是正確的。一是經濟反彈出人意料地迅速,超過了預測者的預期,並將這次復甦與以往經濟衰退的後續表現區分開來。

第二個論點是,通脹之所以達到近期的高點,是因為供應方面的意外發展,包括半導體短缺等供應鏈問題、從服務到商品消費的持續轉變、人們重返勞動力市場滯後,以及持續存在的病毒。

第一個論點比第二個更有可能正確。強勁的實際(經通脹調整的)GDP增長顯示,經濟活動並未受到供應問題的顯著阻礙,而近期的通脹主要是由需求驅動。此外,有理由預計需求將保持強勁,這意味通脹將持續存在。

誠然,通脹壓力反映了供需因素,其確切組合不得而知。但是,當考慮整體經濟時,認為所有個別的供應故事都會加在我們所看到的普遍通脹上,是令人難以置信的。更有可能的是需求的增長超過了經濟的生產能力,從而導致價格上漲。

根據定義,價格增長等於名義產出的增長減去實際產出的增長(由於複利的存在,會產生一點誤差)。2021年,美國實際GDP增長5.5%,名義GDP增長約11.5%,因此GDP價格增長約為5.9%。就整個經合組織而言,實際GDP增長率略低,為4.9%,名義GDP增長為10.4%,這產生了5.2%的GDP價格通脹。

回想一下,在消費可能性受到限制的時候(例如在2020年的大部分時間裏),政策制定者基本上會保護或增加可支配個人收入。如果考慮到這些超額儲蓄以及2021年大部分時間的持續低利率、股市上漲、被壓抑的需求,以及額外的財政支持,那麼名義GDP的增長幅度就不足為奇了。在美國,2021日曆年自由支配財政刺激總額為2萬億美元,但名義GDP僅比2019年高1.6萬億美元。令人驚訝的倒應該是名義支出如此受限,而儲蓄率仍然如此升高。

實際GDP呢?在這裏,我們需要謹記,所有供應方面的故事都不過是以不同的方式說實際產出受到限制。根據一個常見的敍事,消費從服務轉向商品,並且由於商品生產對市場變化反應較慢(更加「缺乏彈性」),因此無法足夠快地擴張。另一個敍事是,勞動力供應受到疫情和政策反應的限制(由於美國勞動力供應疲軟,以及歐洲工作時間減少)。還有一些敍事集中在特定市場,例如微晶片生產減少或美國港口的阻塞。

這些說法的問題不在於它們是錯誤的,而是它們忽視了那些同樣經歷了驚人的實際GDP強勁增長的經濟體中的最重要敍事。主要經濟體的復甦速度快於全球金融危機後。事實上,大多數國家的復甦是我們幾十年來所見到的最為V型的復甦。2021年的增長大大超過了預測者在2020年底的預期,而當時預測者對於消滅新冠病毒就已經十分樂觀。

總體而言,從2019年底到2021年底,美國經濟每年增長1.6%,僅略低於此前對經濟潛力的估計。考慮到所有降低潛在GDP的不利因素:移民減少、過早死亡、資本形成減少,以及與高失業率相關的滯後,這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

關鍵不是沒有供應鏈問題。船舶確實在港口大量堆積,製造商確實因為缺乏微晶片而推遲生產。但這不一定是供應出現不利變化的證據。如果我們給每個家庭數百萬美元,也會導致港口堆積和製造商超載。數量增加如此之多的事實——從港口輸送量和全球微晶片生產水平來看即可,更不用說實際的GDP數據——反映我們的問題主要不是供應減少,而是需求增加。

展望未來,有理由預計需求會降溫,但這些都需要權衡。各地的財政支持確實在逐漸減少。美國和英國的利率開始上升,今年較後時間歐洲的利率也將上升。股市最近大幅回落。

但家庭仍存在大量過剩儲蓄,貨幣政策總體保持寬鬆,顯示需求將繼續強勁。此外,俄羅斯還在烏克蘭打仗,導致了真正巨大的供應衝擊,推高石油和天然氣價格(尤其是在歐洲),從而刺激通脹。再加上短期通脹預期升溫,我們應該預計高通脹會持續一段時間。

 

Copyright: Project Syndicate, 2022.
www.project-syndicat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