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環球時事 | 2022-04-22 14:57

Project-Syndicate 普利提(Riccardo Puliti)

復甦的基礎設施

放大圖片

實體基礎設施在支持大流行病後的復甦,以及為綠色、韌性和包容性發展奠定長期基礎方面,發揮關鍵作用。愈來愈多的證據突顯出它對各種發展指標的貢獻,包括就業、生產力、收入、不平等性、貿易和人力資本形成等。

然而,在大部分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仍然嚴重不足。大約十億人居住在距離全天候公路一哩以上的地方,7.6億人在家中沒有電力供應,4.5億人居住在沒有寬頻訊號的地方。即使在可以獲得這些服務的地方,也常常很不穩定,並且負擔不來。不可靠的基礎設施造成的破壞,每年使個人和企業損失數千億美元,而世界上最貧窮和最脆弱的國家,用着最昂貴的寬頻、電力和交通服務。

哪怕在新冠大流行病發生之前,基礎設施投資就遠低於實現全球發展目標所需的水平。而自大流行病以來,支出進一步受到擠壓。許多發達經濟體已實施刺激計劃以支持經濟復甦——通常包括基礎設施,但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缺乏採取此類措施的財政空間。上一次七國集團(G7)峰會強調了這個問題,領導人呼籲加大力度為中低收入國家的基礎設施發展提供資金。

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基礎設施對全球經濟復甦的貢獻,並支持綠色、韌性和包容性增長,必須將額外投資引導到高效項目中。4個當務之急突圍而出。

首先,實現全球氣候目標需要對綠色基礎設施進行前所未有的投資浪潮。能源和交通系統合計佔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約三分之二,而中低收入國家將佔未來幾年預計排放增長的大部分。對可再生電力、能源效率、電動車充電基礎設施、氣候智慧型城市交通系統和新興綠色氫供應鏈的投資,是具性價比的選擇,可以同時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和創造就業職位。在對綠色基礎設施進行此類新投資的同時,還需要額外的資金支援燃煤電站的加速退役。

其次,必須設計新項目以提高面對極端天氣和其他外部衝擊的經濟和社會抵禦能力。氣候變化已經對現有基礎設施造成嚴重破壞。例如,1月份,熱帶風暴安娜奪走了馬拉維貧乏的發電能力的一半。在隨後的一個月,火山爆發和海嘯截斷了東加的海底互聯網電纜。

這種直接的基礎設施損害,每年已高達約180億美元。增強基礎設施的韌性只需要現有投資需求提高幾個百分點,但預期收益與成本之比超過四比一。

儘管東加的前車可鑑,但數碼基礎設施是提高整個社會的危機抵禦能力的關鍵。疫情期間,全球互聯網用戶數量激增8億,新興經濟體的數據流量增加了25%至50%,愈來愈多活動轉移至網上。支援網上服務傳遞和遙距工作的數碼應用程式,讓公司和政府能夠保持運作。

第三個當務之急是投資於可持續基礎設施,以促進社會包容,解決不同層面的不平等問題。儘管大流行病期間數碼連接激增,但截至2021年,仍有29億人處於離線狀態,其中包括50%以上的中低收入國家人口,和81%的最不發達國家人口。城鄉之間以及世界某些地區男女之間的巨大差距也依然存在。

這一數碼鴻溝導致了發展成果的嚴重不平等。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由於缺乏相關技術,全球最少有4.63億或31%的學童,在大流行病期間無法參與數碼和廣播形式的遙距學習。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只有6%的兒童接受了基於互聯網的遙距學習計劃。

最後,實體基礎設施對發展的總體影響,取決於投資如何相互協調,以及得到支持性政策措施的輔助。在整個非洲,區域公路走廊對於洲內貿易至關重要。例如,拉各斯(Lagos)至阿比讓(Abidjan)走廊的升級,可以為西非沿岸國家帶來巨大的經濟收益。但是,今天出發的卡車司機可能會在過境點花掉160個小時。如果邊境手續也得到簡化,道路升級所帶來的好處還可以再翻一番。

不同類型的基礎設施可以增加其他人的利益。在非洲脆弱的農村地區,對農村道路的投資加速了工人從糊口的農業,轉向製造業和服務業等薪酬更高的工作。但在有電的社區,道路的經濟影響可能會大幾倍。

基礎設施對大流行病後的復甦,以及長期的綠色、韌性和包容性發展有很大貢獻,尤其是在投資需求尤為迫切的中低收入國家。滿足這一需求將是一項艱巨的挑戰,但也可以轉化為所有人的機會。

 

Copyright:ProjectSyndicate,2022.
www.project-syndicat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