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環球時事 | 2022-03-01 15:12

Project-Syndicate 伯格洛夫(Erik Berglöf)

信任但查證的淨零路線

放大圖片

世界目前面臨著三重危機:疫情、氣候緊急情況以及對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威脅。但是,我們感受不到世界更加團結,反而各國之間以及國際機構內部不信任日增,原因在於世界接種新冠 疫苗的災難性失敗、美國和中國之間日益加劇的超級大國競爭,以及新的實體和線上安全威脅。

這種缺乏信任在氣候政策領域最為令人擔憂。幸運的是,這裡也可以成為我們重建的起點。

2015 年巴黎氣候協定和 2021 年格拉斯哥氣候公約的落實從根本上依賴于同行壓力。但當疑慮和懷疑比比皆是的時候,這個工具被大大削弱了。中國氣候政策制定者表示,他們的努力無論出於何種初衷,都因意識形態原因而被無人響應。而鑒於當前美國政治的兩極化狀態,許多亞洲國家的政府質疑美國政府是否能夠做出可信的長期承諾。

氣候信任空缺是相互的。歐洲和北美的許多人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 2020 年在聯合國宣佈中國的目標是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視為煙幕,目的是轉移人們對該國繼續投資燃煤電廠的注意力。中國拒絕在去年 11 月的格拉斯哥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 (COP26) 召開前做出額外的氣候承諾,這進一步證明了中國的真實意圖。

這種日益缺乏信任的情況不僅限於氣候。這也反映在對其他全球公共產品的投資不足上,如流行病防範和應對。因此,許多人將當今的緊張局勢比作冷戰期間實現國際合作的挑戰。這些類比往往是膚淺的和誤導性的,但美國和蘇聯之間的超級大國競爭或許真的可以為當今如何建立必要的信任水準提供了重要的經驗教訓。

最重要的教訓體現在作為美蘇最最重要的一些合作基礎的格言中。正如美國總統雷根在軍控談判的背景下所說的那樣,“信任,但查證”。換句話說,每一方都應該信任對方,但也要根據商定的標準查證對相互承諾的遵守情況。

氣候變化最終是為了拯救地球,一如冷戰軍備控制手段的基礎是避免相互破壞。我們有一個共識指標——溫室氣體排放量——以及越來越多關於臨界水準和臨界點的科學證據。

透明度是淨零轉型的核心。要履行聲明的承諾,所有國家都需要更加坦誠地對待其經濟範圍內的排放。計畫和定價機制依賴於碳足跡的透明度和可查證性,尤其是在通過金融系統管道時。金融監管機構和公司董事會必須能夠查證資訊,以衡量企業在實現淨零目標方面的進展。

但是從哪裡開始呢?中國和美國在格拉斯哥出人意料地宣佈將合作遏制排放,這可能預示著一些新的令人興奮的事情的開始。儘管聯合聲明明顯缺乏具體的可查證承諾,但它清楚地表明瞭兩國共同努力應對氣候危機的雄心。

下一步可以是美國和中國就有意義的核查證機制及其適用場合達成一致。中國的承諾——在 2030 年前停止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可能是此類里程碑之一。但查證過程需要更直接的目標。重點應該放在中國到 2060 年實現淨零排放的計畫,而不是 2030 年的排放目標。作為交換,美國應該在類似的時間表上做出類似的承諾。

建立這樣一個排放查證程式還有望啟動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信任重建。這些地區的人口受到全球治理癱瘓的影響最大。這些人因為氣候變化的影響而被迫遷往城市,因為富裕國家囤積疫苗而無法接種新冠疫苗。只有當美中關係顯示出可查證的進展跡象時,才能期待他們重新開始信任全球機構。

多邊開發銀行可以在全球信任重建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這些機構有著豐富標準落地經驗,可以幫助查證各國的進展並確保結果的公正和包容,特別是對於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的弱勢群體而言。因此,對淨零轉型進展的可信查證有助於恢復對多邊解決方案的信心——不管是疫情和氣候變化問題還是洗錢和和網路攻擊問題,任何國家都無法獨自解決這些問題。

 

Copyright: Project Syndicate, 2022.
www.project-syndicat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