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環球時事 | 2021-12-08 14:41

Project-Syndicate 戴維斯(Howard Davies)

可持續性標準之爭

放大圖片

最近在格拉斯哥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六次締約方會議(以下簡稱COP26會議)似乎取得了歷史性的成功。這一結論依據充分,權威性不亞於主辦此次會議的英國首相約翰遜親口說出來。大會主席岑浩文(Alok Sharma)隨後也對2015年《巴黎協定》,將全球氣溫升幅控制在比工業化前水平高攝氏1.5度範圍內的目標,表示樂觀。岑浩文稱:「我們一開始就說要努力保住這一攝氏1.5度的目標。我們也確實做到了。」約翰遜還表示,草案中「逐步淘汰」煤炭使用的說法,與最終協議中「逐步減少」煤炭使用的說法幾乎沒什麼區別。

其他人則持不同觀點。瑞典環保少女通貝里(Greta Thunberg)不出所料地明確將此次會議,形容為「一次失敗」。氣候行動追蹤組織預測,即使COP26會議所作的未來承諾全都得以兌現,全球氣溫仍將最少上升攝氏2.1度。而且印度正以一種逐步增加煤炭使用的方法逐步淘汰煤炭,在接下來的十年中,印度的煤炭發電量預計將以每年近5%的速度增長。英國《金融時報》的沃爾夫(Martin Wolf)模糊地說,COP26會議「既是勝利也是災難」。

但對私營企業,尤其是銀行和其他金融公司來說,事實證明,此次會議很可能是一個分水嶺。雖然對煤炭問題的關注掩蓋了其他問題,但這次會議取得了一些重大進展。

缺乏一個明確、取得普遍共識的框架,以報告企業活動對氣候的影響,是阻礙商界綠色發展的一個主要問題。但問題不在於根本沒有框架(我們有框架,而且有好幾個),而在於幾個相互競爭的框架呈現出不同的畫面。

由價值報告基金會(VRF)建立,並得到彭博支持的美國可持續性會計準則理事會(SASB),建立了一個框架。世界經濟論壇(WEF)已經在着手建立另一個框架。總部設在阿姆斯特丹的全球報告倡議組織(GRI)制定了一系列廣泛的可持續發展標準。由金融穩定委員會(FSB)召集的氣候相關財務披露工作隊(TCFD),建議採取一系列的(標準)披露措施,而許多銀行在監管機構的壓力下也照做了(其中許多監管機構是「央行與監管機構綠色金融網絡」(NGFS)的成員)。

你可能覺得一段話中出現這麼多制定框架的機構簡稱已經夠多了,但在格拉斯哥的「戰場」上又出現了另一個簡稱、另一個機構、另一個框架。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基金會受託人主席利卡寧(Erkki Liikanen),在COP26會議上宣布,成立國際可持續發展準則理事會(ISSB),與該基金會旗下的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B)並肩。新董事會將設在法蘭克福(毫無疑問,德國人會把這4個詞合併成一個詞,以避免使用另一個簡稱)。ISSB的目標是制定標準,「幫助投資者了解企業應如何應對環境、社會和治理問題(如氣候變化問題),從而為資本配置決策提供依據」。

毫無疑問,標準化是必要的,而制定了一套國際會計準則的組織,似乎是承擔這項工作的最佳人選。但ISSB能夠吸引足夠多的支持以融合其他機構制定的標準並取得勝利嗎?

一個明顯的問題是,多年下來,IASB一直在努力使其標準與美國標準一致,但美國人仍然沒有採納它們的標準,而且似乎不太可能採納。考慮到美國多數會計從業員的反對,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不願將更換標準的想法向心存疑慮的國會作出推介。

在大西洋的另一邊,人們也在猶豫。歐洲委員會一直在制定自己的綠色和棕色資產分類。在利卡寧在COP26會議上發表聲明成立ISSB的一周後,歐洲央行監管機構對各銀行進行了訪談。在訪談中,歐盟委員會金融服務負責人貝雷根(John Berrigan)討論了歐盟的分類和制定新版《可持續金融資訊披露條例》(Sustainable Finance Disclosure Regulation)的計劃,但沒有提及ISSB。

貝雷根也沒有提到,在COP26會議上提出設立的另一個主要金融組織:由金融穩定委員會前主席、現任聯合國氣候行動和融資特使卡尼(Mark Carney)發起的格拉斯哥淨零金融聯盟。卡尼已經召集了450家銀行和保險公司,以調動數萬億美元的資金,為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脫碳提供融資。這筆資金準確來說是130萬億美元,一些人因此對該項目持懷疑態度,但其雄心令人印象深刻,而且大多數銀行都已簽約加入。

這些發展反映了過去幾年金融業對氣候變化看法的巨大變化。一些投資者直接施加壓力,促成了這一轉變,而監管機構的壓力測試,暴露了貸款組合在氣溫上升和政策驅動碳價格上漲方面的脆弱性。但銀行家也是人。他們現在相信,如果他們投身於綠色轉型,不是目光短淺地為開採最後一噸煤炭和最後一桶布蘭特原油提供資金,他們將睡得更加安穩,也對得起自己的孩子。

ISSB和GFANZ可以為銀行家提供他們所需的工具,協助他們的客戶籌集資金,並管理他們的綠色轉型。美國和歐洲如果能消除分歧,就能讓這些良好的意圖轉化為更有效的行動。這將意味更少的機構簡稱,更少的不統一框架——更重要的是,淨零之路將更加清晰可見。

 

Copyright: Project Syndicate, 2021.
www.project-syndicat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