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環球時事 | 2021-04-12 12:39

Project-Syndicate 薩克斯(Jeffrey D. Sachs)

美國的第三次復興

放大圖片

美國是一個國家、兩種文化。第一種文化帶來了奴隸制、土著滅絕、執行白人至上主義的「種族隔離」法律,以及前總統特朗普的霸凌、撒謊和殘忍(以1月6日的國會暴動為高潮)。第二種文化帶來了解放、公民權利運動、奧巴馬總統以及如今的拜登當選。白人至上主義文化——愈來愈少的少數美國人秉持這一文化——一貫將權力基於暴力和選民壓迫。因此,當前的選舉權之爭便是美國的未來之爭。

兩種文化的鬥爭正在整個國家和華盛頓展開。拜登的獲勝刺激白人至上主義者加碼選民壓迫。共和黨自知無法在公平選舉中贏得國家權力。因此,在共和黨控制的州份,立法機關正在實施新措施限制選民參與,目標直指非白人。另一方面,在華盛頓,包容文化正在國會推動自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最為重大的選舉權改革,旨在確保所有美國人都能投票。

選民壓迫向來是美國白人至上主義的工具。最生動的描述莫過於1935年杜博斯(W.E.B. Du Bois)發表的《美國的黑人復興》(Black Reconstruction in America),杜博斯悲痛而全面的講述了非洲裔美國人在美國內戰(1861-1865年)期間英勇的自由鬥爭,以及復興年代(1865-1877年)間通過教育和努力工作而得到完全解放,成為公民。但這一解放被南方白人的暴力和恐怖主義,以及許多北方白人的冷漠和種族主義悍然打斷。復興時期後南方種族隔離體制的核心,便是壓迫非洲裔美國人不得投票,這是對憲法的公然踐踏。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民權運動帶來了所謂的第二次復興,其目的同樣是通過結束種族隔離復興美國的民主。但勇敢的進步,包括1964年民權法案和1065年選舉權法案,導致了第二次種族主義反攻。當國會中的北方民主黨抵抗南方種族隔離主義民主黨的反對,通過立法時,民主黨一分為二,而共和黨在尼克遜的領導下,採取了臭名昭著的「南方戰略」,在1968年大選中打敗白人種族主義勝出。

南方白人大量從民主黨轉投共和黨,而種族主義本身依然存在。南方戰略被大規模選民壓迫的新策略所取代,這一回主要依靠借輕微罪名大量羈押有色人種,甚至經常無事生非,從而剝奪他們的選票——往往是終身剝奪。

但白人至上主義對於美國權力的把持出於長期頹勢。奧巴馬在2008年當選並在2012年連任,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在2020年競選成功——她也成為第一位女性和有色人種出任副總統——都是這一趨勢的寫照。而白人至上主義的反應則是特朗普厚顏無恥的戀棧,妄圖顛覆選舉結果,先是試圖說服州共和黨官員篡改點票紀錄,接着又試圖阻止國會確認結果。

紐約大學法學院布倫南法學中心(Brennan Center for Justice)的精心紀錄顯示,特朗普之敗引出了一波共和黨立法者推動的選民壓迫法案——43個州合共250多個。布倫南中心總結稱:「這些法案提案將讓投票變得更難,目標對準有色選民,劍指成就了2020年大選的選舉變化(如郵寄選票等)。」(疫情期間的權宜之計)。

拜登正確地將佐治亞州共和黨控制的立法機關所提出的,限制本州投票的新法律,稱之為「二十一世紀的種族隔離」的典型例子。因此,在南方奴隸州份脫離聯邦,擴大奴隸制和白人至上主義整整160年後,美國進入了第三次復興。第一次復興是為了結束奴隸制;第二次是為了結束種族隔離;而第三次則是為了結束選民壓迫和大規模羈押。(第三次復興的領導者之一巴爾博二世教士(William J. Barber II)寫了一部同名著作,生動描述了挑戰。)

美國種族主義死而未僵。美國眾議院剛剛通過,並向參議院遞交了選舉權法案以來,最為重大的選舉權利和政治改革立法。這一立法(參議院編號S.1)將建立國家標準便利選民註冊和投票,包括提前投票和郵寄選票;執行反選民歧視的聯邦法律;並恢復刑滿釋放人員的聯邦選舉權。該立法在改革選舉獻金方面也將有重要動作。

參議院將很快開始S.1立法工作,代表白人至上主義的共和黨參議員也將試圖通過冗長演說扼殺它。立法需要60票贊成,而非簡單多數的51票。這是種族隔離主義者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前阻撓民權法案的同樣伎倆,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中,這套伎倆不再管用。他們的嘗試很可能再次失敗。尋求一勞永逸解決白人至上主義的民主黨,不會坐視不管種族主義者再次試圖壓迫有色選民。參議員很有可能改變規則,阻止這一關鍵立法的冗長演說,以確保所有美國人終於能夠實現公平投票——在美國憲法誕生230多年之後。

 

Copyright: Project Syndicate, 2021.
www.project-syndicat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