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2020-09-05 00:00

涼言天賜 劉天賜

標籤

現代世界喜歡標籤人物或事情。最庸俗來說,改別人花名(諢號)便是標籤。例如「其人叫阿超,改為沙塵超」(很多舊友只記得花名,真名字忘記)。曹操知道退兵這宗事,很難做得好,又捨不得放棄,便下令「雞肋」為口令——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為楊修識破)。這也是事情的標籤。 原來的標籤動機,是中性的。沒有褒貶。然而,現在的社會,人們都會把人和事標籤起來。有何作用? 如果將人和事標籤,便令人產生錯覺,混淆視聽。例如當年叫「反革命分子」,意思是反對左傾革命的人,但一經「扣上」此帽子(標籤),則是一切不能辯駁、不能反對的「罪名」,成為罪名之後,水洗唔清矣。劃入被鬥爭,被消滅之行列,不可躲身。你說多可怕。 歐洲黑暗時代 ...

(節錄)全文共65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