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2018-08-08 00:00

藝文評論 劉靖之

《牡丹亭、長生殿》聽後感

放大圖片
筆者特別注意中國地方戲曲「第二次創作」作品的演出,最典型的例子是1950年代末的《梁山伯與祝英台小提琴協奏曲》,最新的一個例子是香港中樂團於7月13、14兩晚在文化中心音樂廳演出的「《牡丹亭.長生殿》——崑曲與中樂的跨界交響」。著名崑劇演員張軍為「演述者」,《牡丹亭》的「作曲、編曲」為民族管弦樂作曲家顧冠仁,《長生殿》的「作曲、編曲」為上海音樂學院音樂戲劇系教授金復載。 導演李小平在〈創作構思〉短文裏說:「崑曲的展演是立體的文學。音樂演奏的旋律,是延伸文學上一場閱讀的新經驗。一場難得偶然的邀約,造就出新的審美角度。音樂旋律裏面抽象的色彩,可以牽引出更多古韻文字之間的情感想像」。 中國文人喜歡把 ...

(節錄)全文共1048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