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4月17日

StartupBeat 創科鬥室

機械臂靈活性難及真人

坊間一直有人工智能(AI)機械臂,配備機器學習功能,三星(Samsung)2021年於國際消費電子展(CES)首度介紹的執屋機械人Samsung Bot Handy便是一例。不過,本地科企博歌科技行政總裁林朗熙認為,目前機械臂大多只勝任慣常程序,要支援通用人工智能(AGI),仍有大段路要走。

林朗熙又稱,機械臂始終無法比擬人手關節的靈活程度,拿取物品力度亦難及得上。很多人類動作,例如摺毛巾、撕膠紙等,機械臂就算能學,亦未必能做。事實上,有手有腳的人形機械人,大多未成氣候。

以日本軟銀集團旗下Pepper為例,聲稱可識別人類情緒,惟已於2021年停產。此外,本港科企Hanson Robotics研發的機械人索菲亞(Sophia),其AI技術更勝Pepper,外觀、肌肉及動作均栩栩如生,但其身價從8萬美元起跳,並非人人負擔得起。

人形造型性價比未必划算

「機械人多了機械臂,售價就可能由5萬變成20萬,是否值得花多3倍價錢,換來手腳拿少少東西?」林朗熙認為,人形機械人主要負責客服工作,「但客人通常只會望屏幕,機械臂其實可有可無。」

博歌科技共同創辦人張漢傑指出,「就算機械人再似人,它永遠都不是一個人。」他強調並非否定人形機械人,只是自己作為機械人供應商,着重產品能否落地,「普羅大眾不會願意花上百萬,買一個好似真人的機械人回家。」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