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2月14日

鄧淑明博士 科網人語

如何增添明日大嶼吸引力

政府在去年12月發表對明日大嶼/交椅洲人工島的最新發展方案,引來社會不少討論,其中立法會(漁農界)議員何俊賢直言對計劃中的填海規劃「深表憂慮」。

他指政府雖承認中部水域「有中至高水平的捕魚活動」,但上千公頃填海工程對此的影響仍屬未知;而發展運輸基建過程中「極有機會推出的措施,包括航道、限制區、污泥坑或海岸公園等」,無可避免衝擊該水域的捕魚活動。

先進的資訊科技可以提供什麼解決方案?

要善用海洋資源,首要工作是掌握詳細數據。我曾引用新加坡的範例,指該國為了高效規劃海洋、港口和沿海空間,以及保護海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兼顧氣候變化的海洋研發,於是海事及港務管理局(MPA)集合多達11個政府部門的數據,開發成陸地、海洋和沿海的單一資料平台,並建設了一個叫GeoSpace-Sea的虛擬分身(virtual twin),供當局實時偵測和發展沿海及海上空間。

其中用作整合、分析和把數據圖像化的是地理資訊系統(GIS)。GIS的一大優勢,在於它是一個開放的系統,對不同來源的資料和數據,包括地上地下設施、行人車輛流量、土地運用、人口特徵等數據均以地理位置整合。即使是影像,例如量度海洋內涵如溫度和含氧量的立體像素(voxels)等也可兼收並蓄,令盤根錯節的問題和彼此的關連顯現,方便當局以全方位多角度權衡輕重,對決策有莫大的幫助。

此外,發展人工島不離交通運輸,即方案「亮點」之一的「聯通世界及大灣區,開闢關鍵路線,打通香港策略交通網絡」;一般市民最關心的是車費、車程時間和選擇多寡等問題。運輸署可運用早已設立的「智能道路網」(IRN)回應這些需要。先進的IRN以地理資訊為軸心連結道路的多重數據,例如在主要幹道裝置探測器、車內感應器、在路口設能感應行人及車輛的智能交通燈系統等,除了給當局作規劃,亦便利企業發展智能運輸系統、物流管理系統及汽車導航等應用。

另一方面,當局也應在IRN中涵蓋單車徑,並附上應用程式介面(API),讓初創企業把資訊納入應用程式中,便利市民掌握全面的出行方案選擇。

新一年度《財政預算案》將於下星期公布,我期望政府能夠以先進的資訊科技,令交椅洲人工島規劃更加完善,既有利保護漁業和環境,亦確保關鍵的交通運輸有完善設計,如此一來,令整個新發展區增添對巿民的吸引力,這不正是城市規劃者的願望嗎!

鄧淑明博士_香港大學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及建築學院客席教授

 

(編者按:鄧淑明博士最新著作《你未來就緒嗎?》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