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11月8日

StartupBeat 創科鬥室

幹細胞繁殖紅血球 首度人體試驗

不少病人或嚴重意外的傷者,都需要緊急輸血延續生命,但血庫存量往往供不應求。科學界一直研究利用生物工程大量繁殖紅血球,希望為每種血型提供足夠供應。科技媒體New Atlas報道,最近相關研究出現突破,首次有病人接受培育紅血球輸血。

這項臨床試驗名為RESTORE,由英國布里斯托大學教授Ash Toye及其團隊負責,科學家首先將由志願者捐出的血幹細胞,加入至培育液當中,進行歷時18日至21日的細胞培育,期間幹細胞會繁殖出更多網狀紅血球(Reticulocyte),它們待進一步淨化和保存後,便可輸入人體,於骨髓內發育成熟為紅血球【下圖】。

有效期120天 未見副作用

Ash Toye指出,RESTORE臨床試驗,旨在測試把實驗室繁殖的網狀紅血球,輸入至人體的安全性。

團隊會邀請至少10人參與RESTORE臨床試驗,各人屆時會接受兩次輸血,輸血量各為5毫升至10毫升,其中一次是實驗室培育的網狀紅血球,另一次是傳統輸血,兩次輸血相隔4個月。Toye表示,目前已有兩名參加者輸入了來自實驗室培育的網狀紅血球,暫時未見副作用。

來自實驗室培育的紅血球,由於是新鮮製造,當輸入到人體後,理應有效120天,比來自捐血者體內的紅血球有效期更長。對於要長期接受輸血的病人而言,可望降低輸血頻率及減少副作用,例如輸血性血鐵沉積症(Transfusion Hemosiderosis)。Toye又說,透過生物工程,可以培育出一些血型罕有的網狀紅血球,讓罕有血型的病人受惠。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