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6月7日

StartupBeat 創科鬥室

女生研致敏原偵測儀獲殊榮
創新科技獎學金表揚25本地生

不少人創業,一開始都是想解決自己在生活中所觀察或體驗到的問題。正在香港大學修讀內外全科醫學士的李懿,自小患有濕疹,弟弟更對花生嚴重敏感,曾因過敏性休克送院。這些經歷啟發她立志成為醫生,並鑽研醫療科技,希望研發一部偵測儀器,協助敏感症患者避開環境中的致敏原。她跟另外24位本地學生昨一同於本年度「創新科技獎學金」頒獎禮獲殊榮。

弟弟過敏症啟發立志讀醫

李懿表示,常見致敏原包括寵物毛髮、塵蟎等,醫生一般建議患者盡量避開;一旦敏感症發作,便搽藥膏紓緩,「但很多時病人都不知致敏原從何而來,也不知自己從何接觸到它們,導致敏感症發作。」她研發的環境致敏原偵測儀器,主要透過蒐集空氣粒子,再偵測當中有否致敏原,以便敏感症患者可盡量避開。偵測儀器仍在研發階段,目前利用3D打印技術製作的原型機,約兩隻手掌大小。

此外,李懿不諱言自己需掌握更多不同知識,並學習跟工程師等其他專業人士合作,「研發醫療儀器,並非單單具備醫學背景便足夠。」她續稱,自己過去曾參加一些黑客松活動,發覺美國相當鼓勵醫科生創業,計劃今年10月到當地參加一項約10個星期的交流活動,研究醫療科技商品化。

港大生冀AI快而準測風雨

另一位創新科技獎學金得主陳曉筠,正在港大修讀地球系統科學理學士,前年曾在香港天文台實習一年,負責陣風預報分析。她表示,一直以來,天文台主要利用風向、溫度及濕度跌幅等數據,預測出現陣風的機率,人工智能(AI)僅扮演輔助角色,「但外國已去到傳統計算和AI各佔一半」。她期望繼續研究如何利用AI更快且準確地預測風雨。

創新科技獎學金由創新科技署、滙豐銀行及香港青年協會攜手設立,每年挑選25位傑出學生,他們可各得到最高15萬元獎學金,以及參與本地實習、師友指導等計劃。頒獎嘉賓、特首林鄭月娥寄語得獎學生把握學習機會,認為當中經驗,以及學習到的知識和技巧,不單有利個人事業發展,對香港整體創新科技發展同樣重要。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