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3月14日

StartupBeat 創科鬥室

iMeddy視像問診助基層
每日治400新冠患者 紓公院壓力

公立醫院病床爆滿,中西醫視像診症在疫市大行其道。上月底起,本港線上醫療平台iMeddy為低收入等有需要市民,推出免費私家醫生網上視像問診服務。首階段為約2000名新冠病毒確診及初步確診患者服務,並將3日藥物直送上門;連同現有付費視診服務,平台每日平均消化300至400個與確診相關個案。

不少初確新冠患者轉為在網上尋求中西醫視診,冀尋求專業醫療意見,紓解病況。iMeddy聯合創辦人及市場總監蔡國俊(Stephen)接受本報視像訪問稱,現時每日確診者眾,公院超載,病患難覓醫療服務。不少患者表示,曾致電衞生防護中心熱線,惟太多人同時致電,難以接通。iMeddy曾接獲年長至91歲疑似確診者個案,發現不少病患家中缺乏足夠藥物,亦因未能致電熱線,求助無門感絕望。

首階段提供2000免費名額

iMeddy獲香港菁英會及香港青年發展聯盟贊助40萬港元,首階段可為約2000名患者免費視診,對象為無法負擔診金的低收入家庭及有需要的基層人士,並設500輛車隊及義工負責上門送藥,派送由醫生處方的退燒止痛藥、消炎藥、抗生素等。

據悉平台採用預約制,每晚11時才釋出翌日視診名額,連結了超過300位醫生提供視診服務,包括普通科、專科及腫瘤科等;定價方面,按不同醫生收費而定;若為上文提及的免費視診服務,平台不會收取任何費用;至於付費視診服務,將向醫生收取約5%平台費。

蔡國俊稱,平台目前每日處理約300至400宗個案,包括免費及付費視診服務;平均而言,現時每日處理過百個免費個案,「我們推出有能者自付計劃,其實好多市民大眾,都願意畀錢睇醫生。」

除了去年推出自家開發的視像問診系統外,iMeddy亦提供診所預約取籌服務,避免患者在診所苦等。據稱,平台在疫情前最快做到預約後半小時看症。

另一方面,平台結合電商元素,推出健康商城,現提供超過70款產品供選購,包括快速測試包、保健品、嬰兒用品等。系統直接連結廠商供貨,有關商品更可連同藥物,同步送上門。

蔡國俊稱,其商城上月訂單數目,較去年同期增10倍。除了快測包及保健品,一種直接由奶粉廠原廠出品,俗稱水奶(配方即飲奶)的嬰兒食品,疫下特別受港媽歡迎,「有確診媽媽不能夠出街買奶粉,同時擔心確診大廈水源有菌,部分會訂購『水奶』替代。」

成立3年已達收支平衡

惟本港醫療科技數碼化步伐緩慢,至今仍有不少診所沿用紙本病歷等記錄方式。有見及此,早在2019年,蔡國俊與拍檔獲加拿大投資者注資,合共斥資7位數字港元,創立醫療平台iMeddy。其目標是透過引進新科技,推動本港醫療數碼化轉型。

二人期望,平台可充當醫療智能助理角色,滿足所有市民醫療需要,「健康時,用戶亦可在商城買保健品、快測包、預約體檢等;患病時,則可預約醫生,或視像問診。及後,連結至醫院及保險公司等,作後續檢查、手術,以及保險索償等。」

iMeddy早前入選香港菁英會舉辦的「創業菁英@前海」計劃,成為12強入圍隊伍之一;同獲香港青年發展聯盟2021年香港大專生創業比賽季軍。平台目前以香港市場為發展重心,並擁過萬名登記會員,已做到收支平衡。

蔡國俊續稱,未來若成功融資,有意擴大規模,如增聘客服人手。屆時亦考慮拓展國內,甚至東南亞等海外市場,冀做到支援海外港人醫療諮詢,例如提供三方會診等服務,以解語言不通等難題。

撰文、採訪:蔡璿驩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