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6日
反修例浪潮在剛過去的區議會選舉升級為民意海嘯,導致最大黨民建聯遭遇雪崩式重創,由坐擁119席銳減至21席,其他建制黨派工聯會、經民聯及新民黨成績亦慘不忍睹。民建聯早於選戰前已預料形勢不妙,卻萬萬估不到黨內多名身兼立法會議員的「雙料議員」被拉下馬,連個別扎根地區多年的區議會主席也告失守敗走。正當外界以為民建聯內部愁雲慘霧之際,有該黨人士透露經過初步分析,發現「民記」整體得票數目不差,明年立法會選舉有機會力挽狂瀾。
區選戰果被視為翌年立法會選舉的寒暑表,加上建制陣營經過慘敗後,地區樁腳大減,立法會選情更是雪上加霜。現時距離換屆不足一年,有民建聯中人認為,來年選情並非如外界想像般悲觀,經初步研判,該黨整體得票不但沒有下降,而且全港各區的票數錄得約三成增長,部分九龍西候選人新增票數較上屆多逾六成;該黨在區選失利,只因對手得票升幅太凌厲。
其次是立法會採用比例代表制,與區選單議席單票制有別。他預期民建聯若在立法會5大選區保持過往得票水平,要於各區取得議席的難度不大;再者,立法會選舉最講求「配票」,該黨的選舉機器運作純熟,甚少出現浪費票源的情況。相反「配票」是民主派最弱一環,多屆選舉出現「贏選票、輸議席」戰果。估計明年有不少地區素人雄心壯志,欲挑戰立法會席位,屆時若民主派分票稍有差池,即使個別候選人能以「票王」姿態入局,也可能拖累戰友不夠票當選。
綜合多名民建聯中人意見,均異口同聲說由於泛民與建制的得票大格局沒出現逆轉,維持六四比,故不能以今次區選大敗來推敲立法會選情。然而,個別「民記」人士承認該黨選舉策略須要微調,例如新界西難再如上屆般「三箭齊發」,即派遣3條名單角逐並博得3人當選,或許應先派兩條名單確保兩人入局較為穩妥。
調整選舉策略容易,改變立場迎合社會主流民意卻甚難。民建聯中人直言,儘管面對創黨以來最大危機,但「民記」的定位只能繼續支持政府,不可割席,形容建制派與特區政府是命運共同體,假如明年立法會選舉該陣營再遇滑鐵盧,港府亦前途堪虞。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應如何看待青少年犯罪的問題 |
上一篇: | 公民意識水平夠! 民意代表勝任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