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0日
蘋果推出10周年紀念版電話 iPhone X,最搶眼的新feature是3D臉部辨識開鎖和無框大屏幕。當公眾眼光聚焦iPhone 8無驚喜、iPhone X近萬元、十年前iPhone奠定新時代等……筆者最大的感想是:世界行得很快。如果八九年前就開始做App,食正條水商機處處。若遲至近年才搞App,要突圍而出便困難很多。幾年的差異,足以影響整個業務的發展和規模。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有自由買賣的股票市場,是極大的優勢,投資人要好好運用。
Nokia曾是全球最大的手機製造商,Blackberry亦曾在行內獨領風騷。十年前iPhone的出現,正式踏入智能電話時代。其時可以勉強對抗iPhone的,是Google收購了的Android。兩者最大的分別是:蘋果一條龍由軟件到硬件都是自家出品;Google則單單負責開發軟體,再讓各手機硬件製造商設計電話 (現在坊間的Android手機林林總總,款式型號品牌極多)。
Google當時最主要的業務是搜尋器,從未參與過手機市場,談不上穩佔一席位。行業老大Nokia不賣賬,聯同Microsoft推出自家系統的智能手機;而Blackberry標榜保安性能,主攻商業客戶,眼見iPad愈來愈受歡迎,也研發自家系統的平板電腦。結果有目共睹,Nokia和微軟強強聯手,加上大量資金,並不代表效果好。而黑莓仿效蘋果一條龍研發、設計、製造軟硬件,亦非一時三刻輕易學得來。智能電話市場只剩下iPhone和Android機分庭抗禮。
當年若持有Nokia、Blackberry和微軟股票,投資者會持續向這幾間大企業投下信心一票嗎?
企業發展需要時間,一兩年難以看到成果。若市場觸覺不敏銳致錯失先機、或經營策略失誤,與競爭對手的距離會愈拉愈遠。價值投資向來講求長時間參與,投資人甚至需要以營運者的立場思考企業的發展和價值。其實,股票市場最大的優點是夠流通可隨時買賣,又可以分散風險。
投資者若看不透蘋果、Google、Nokia、 Blackberry和微軟的戰況,可以全部股票都買,反正最後總有一家跑出。又或選擇避開風險,全部都不買,等戰況明朗才押注增長快前景好的公司。
企業靈活性非常低
當年Nokia、Blackberry和微軟的管理層,看到iPhone和Andriod,認為自身的資源、規模、經驗和團隊,沒理由趕不上這個浪潮、鬥不過兩個智能電話系統。他們選擇落重本自家研發,那份決心、魄力和能耐,讓人肅然起敬。的而且確,身處行業風眼中,見到新市場和競爭對手,必然參與而非退縮,簡單說:大企業沒有選擇也沒有退路,只能選擇建立自家系統,或直接為Android設計手機。以此觀之,企業的靈活性非常低──不跟風,難。業務轉型嗎?更難。
股票買賣則極度靈活。投資者沒有企業管理層的限制和煩惱,可以隨時隨地入場、離場和再入場。大企業則完全沒有「靈活性」的優勢──研發方向定了,必須按計劃進行。不能上個月才決定自家研發,下個月就改為設計Android機(其實可以同時進行,但資源會被分薄,最後影響兩個方案皆達不到最佳效果)。
投資者不必如企業管理層般面對無日無之的營運挑戰,也不必長時間押注幾個大項目,卻依舊能透過買賣公司股票分享盈利成果。這是很幸福很幸運的事。而公開市場的機動性,勝過很多的投資渠道,例如風險創投基金,就必須和企業共同進退一段時日。
既然知道公開市場的靈活性優點,值得思考如何運用和發揮功效。筆者並非鼓勵投資者經常性出入場,不是買賣次數多回報就高,甚至可能提升出錯的機率;而是靈活性可協助投資者在賺取回報時,降低承受的風險。世界並非每一個股票市場都可隨意出入場,國內的A股市場就不是自由買賣、新加坡股市則往往流動性不足。香港股市可以自由買賣,是投資者的優勢兼福地。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假突破中尋機會 |
上一篇: | 恒指騰訊烏雲蓋頂倒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