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4日
電影《爭氣》的Part 2,考驗現實裏真人真事真生活。
楊紫燁的紀錄片《爭氣》,在北京師範大學田家炳藝術書院首映。觀眾裏有來自全國各省的校長,他們正在北師大參加研討會。
我是第五度看這部戲了,竟然仍有新體會。
香港的雨傘運動風起雲湧,《爭氣》這麼正氣的電影當然就在傳媒給淹沒了,面書上還有批評電影官腔、為權威建制塗脂抹粉、潮流是顛覆不是由上而下……
好,先說,電影是「好」的,因為「真」。紀錄片,沒半點造虛作假,在今日花花世界互聯網上,這就是難得!每一瞬的微妙感情——在舞台側熱身、在排練時故意在同輩中威風、靦覥、歉意,學生的汗水、父母望子成龍的淚——沒有英雄化或渲染,都真確地一一記錄下來。
所以大家可以慢慢反思。這部戲是超好的教材——教我們問,什麼是「品格」教育?教的只是Band 3學生?我們呢?Teach your parents. Teach your teachers。
電影裏,肥然、阿諾、阿博、Coby等等,給捧得高高的,電影完結時都十分熱誠、上進,但現實生活磨人。五年、十年後呢?今天expose了他們,將來呢?可幸導演、監製、贊助團隊都在努力搭建這幕後平台。
肥然說:「我尊重有心教學生的老師!」他無意中戳破了教師的角色:「軍隊裏要有兇的教官,嘿,就由他(戲劇導演)扮嘍!」
這個「品格╳藝術旅程」,難道只有年輕人上路?成年人的,就一定品格美麗?把青年塑造成我們一樣,就是成功?Build Character,build的只是學生們?我們社會呢?
不必神化學生,也不能當他們是必定要被改造的對象。
下一步,整個社會都要爭氣!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