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6日
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探測器經過7年太空之旅,返回艙帶着歷來蒐集到最大的小行星樣本返回地球,在美國猶他州沙漠軟着陸。探測器在小行星貝努(Bennu)的岩石表面採集約250克的塵埃樣本,NASA保留部分,其餘分發給全球200多名科學家,希望了解太陽系的形成、地球如何變得宜居和研究防範小行星撞擊地球,預計初步結果下月對外揭曉。NASA早前估計,貝努可能在159年後撞擊地球,機率是0.037%。
分發全球逾200科學家
科學家等了7年,終能迎接探測器「奧西里斯—雷克斯」(OSIRIS-REx)在小行星貝努採集的岩石和塵土樣本返回地球。「奧西里斯—雷克斯」周日掠過地球,在距離地面10萬公里處投下裝着樣本的返回艙,返回艙以時速4.3萬公里的高速下跌,4小時後進入大氣層,之後張開減速傘及降落傘,減慢至時速17公里着陸於美國猶他州沙漠。
得知返回艙軟着陸,坐上直升機搜索返回艙的「奧西里斯—雷克斯」首席研究員勞雷塔(Dante Lauretta)表示他哭得像個嬰兒,對他來說這是極重要的時刻,是一項驚人成就。
直升機把返回艙運送到附近一個臨時興建的「無塵室」,確保科學家處理返回艙時沒有讓地球的物質污染樣本。樣本周一轉送NASA在侯斯頓的約翰遜太空中心(Johnson Space Center),下月11日對外公布樣本的初步分析結果。科學家未來兩年將詳細分析樣本,部分樣本將分發給來自世界各地60個實驗室的200多位科學家。
「奧西里斯—雷克斯」探測器於2016年9月8日升空,飛行兩年後環繞小行星貝努觀察及分析地形兩年,到2020年10月20日成功在貝努表面採集250克岩石及塵土樣本,大約是一個咖啡杯的份量。這些樣本有助科學家尋找太陽系及各個星球如何誕生及演化,因為貝努等小行星保留了45億年前太陽系形成之初的物質,像一個時間膠囊,而地球因氣候、侵蝕和板塊構造等,早已失去能考究其形成的證據。
冀防範貝努2182年撞地球
科學家選擇貝努,是因為它比較接近地球。大部分小行星位於主小行星帶,在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距離地球很遠,而貝努是近地小行星,其軌道與地球軌道相交,每6年接近地球一次,一直保持安全距離,但NASA科學家擔心它終有一日靠得太近,估計直徑510米的貝努有可能於2182年9月24日撞地球,機率為二千七百分之一,即是0.037%;萬一成真,其撞擊威力等同24顆原子彈,可以摧毀大城巿。
這是NASA首次成功由小行星上採集樣本回地球,日本曾達成兩次同類任務,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的「隼鳥1號」到過小行星絲川,「隼鳥2號」則到過小行星龍宮,均將土壤樣本送回地球。
下一任務往觀察阿波菲斯
「奧西里斯—雷克斯」在完成貝努任務後,現時正前往另一顆近地小行星阿波菲斯(Apophis),新任務改名為「OSIRIS-APEX」,名稱中將代表表岩屑的R改為代表阿波菲斯的AP,預計探測器2029年4月到達,但不會採集土壤樣本,而是用18個月觀察阿波菲斯,包括拍攝影像和測繪外形。科學家曾經預測它有可能於2068年撞上地球,後來排除這個可能性。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科索沃北部槍戰 三施襲者一警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