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1日
2014年,選址炮台山宏安道開張的「半島冰室」,當時舖面只佔現在一半,廳面連廚房員工不過三四人,生意一般。不消半年,這店門前出現長長人龍,至今已成該區人氣冰室。
打開冰室fb專頁,精選午餐每兩日更新,賣過龍蝦湯飯、安格斯牛扒、蟹粥、美國桶蠔。能夠儲落一堆熟客,人稱「東哥」的老闆黃敏東認為,關鍵在於冰室文化「快靚正」,「即是做好服務和出品,街坊食得開心,自然返轉頭」。
還沒開始受訪,望落精明的東哥拿起訪問問題紙,仔細看了一遍後,慢慢地談起創業契機和經營之道。開設「半島冰室」之前,他在翠華茶餐廳工作超過20年,任職部門主管。多年來,做過不少旺店,甚少想過自己創業。
大件夾抵食
直至有日,相識多年的廚房主管林衍楓突然問道:「有無興趣出去闖?」「就這樣,我們用了一年時間,拿着有限錢,看過近百舖位。」兩人一直物色地點,久久未遇合意舖位,在放棄之際發現位置、租金理想的現址交吉,於是馬上租下來,趕緊裝修開店。新食客大概想像不了這店「拍烏蠅」的日子。他回憶,剛開舖時人手得三幾個,「那時必須自己洗碗,樓面、出品都要兼顧,一天做兩三千元生意,頗讓人擔心。」後來食店開始旺場,「大件夾抵食」評價,讓冰室成為區內熱店。東哥指着人龍那邊的半個舖位補充,原先那邊不屬於他們,隨生意愈做愈旺,才決定租下打通,使店面大了一倍。
最初半年生意沒起色,他笑言,甚至有客人半年後才問:「你們新開的嗎?」問到幾時開始有起色?「那時沒客光顧,遇上有人經過,就說歡迎試試。記得有次比較特別,有個路人說已吃飯,我說不要緊下次再來。可能他見我那麼熱情,後來真的幫我宣傳給同事,帶了不少人來試吃。」一點一滴累積,加上口耳相傳,冰室愈來愈多人支持。
另外,附近坐落不少寫字樓,吸引打工仔前來幫襯,又因區內一間大集團餐廳倒閉,再碰上「幫襯本土小店」熱潮,將生意推高一兩成。說到功勞,東哥不得不提拍檔林衍楓,甚至認為餐廳如此成功,全因對方對「食」的執着和堅持,「他本來就鍾意食,對食物好有要求。每種菜式需要即做就即做,需要熱辣辣就熱辣辣,無一例外。唯有這樣堅持,才keep到質素,街坊便會欣賞。」
累積「客情」
侍應送來菜式,東哥先拿起蟹鉗,「之所以做這款美食,因每次去婚宴食蟹鉗,大家都不夠喉,因而想到不如自己拆殼起肉,打成膠脆炸。」另外,招牌「葱油豬扒」及配上自製洋葱沙律醬的「公司三文治」,亦頗受街坊青睞。他特意指着以囡囡嘜頭作生招牌的「女神」常餐,「單是這款茄牛通的豬骨湯頭便要煲足5個幾鐘。」
坐在「打河」位附近看見整個廚房站滿夥計,各有各忙,樓面也沒停過穿梭送餐。出品堅持高質素,樓面服務不能差,「當有客人入來,講句歡迎光臨,這都是基本。以前老闆教落,食品、服務一定要好,出餐一如待人處事用心,才累積到『客情』。」然而,一間食店出品好、服務好,也不一定做得起,「有些餐廳的豬扒很好吃,好食過我們的多多聲,服務也不差,不過就是沒生意,有時真的需要天時地利人和配合。」
來到5時多,餐廳不做晚市,仍然幾乎滿座。東哥忙着和食客閒聊,聊上班、聊搬屋。未幾他想起有話未說:「好想多謝現任、離職同事。另外,我和林生都想為同行打氣,希望一齊做好和延續冰室文化。」
撰文:黃紫慧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