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27日
過去兩周,美國債務上限風波雖未有多大進展,但美股相對偏穩,僅微跌約0.2%(截至24日);相反,受中國經濟數據差過預期,以及內地封殺美國半導體公司美光科技(Micron),令中美關係再趨緊張所影響,中港股市明顯弱勢,恒指在兩周內挫逾6.5%,回落到今年新低約18700點。
內地4月份經濟數據顯示,復甦勢頭確有隱憂,特別是去年同期基數較低,工業生產按年增長卻只有5.6%,增速雖較3月時的3.9%為高,但遠遜市場預期的10.9%;此外,4月份固定資產投資按年增長僅4.7%,低於預估的5.7%,且較3月份升幅5.1%呈放慢;至於房地產開發投資亦再次轉差,按年下跌6.2%(儘管4月份房地產銷售增長加速至13.2%)。同時,市場傳出萬達集團又陷入流動性問題,突顯內地房地產市場的困境遠未結束。
企業及家庭負債壓力增
另一方面,內地4月份消費品零售增長18.4%,略低於預期的21.9%,同月的CPI數據只升0.1%,似為投資者寄望甚殷的內循環經濟敲響了警號。然而,若從細節上看,無論是日常如餐廳、衣服,以至奢侈品的汽車、珠寶首飾消費,其實分別錄得43.8%、32.4%、38.0%及44.7%增長,筆者認為這反映內地消費意欲其實不算差,只是市場期望可能有點過高。
近日彭博一篇分析顯示,中國企業及家庭負債壓力日益上升,可能限制長遠經濟增長,特別是兩者的信貸總額(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分別達到GDP的158%及61%,這種高槓桿情況與九十年代陷入長期衰退的日本不遑多讓【圖】,同時意味着未來再加槓桿的空間不大,甚至有可能陷入漫長的去槓桿過程。相對而言,中國現時的公共債務處於較健康水平,難怪有不少分析相信,未來國債及國企在經濟會扮演愈來愈重要的角色。
中國能否在2023年達到市場普遍預期約5.7%的經濟增長(儘管官方的增長目標只是5%),成為投資者最大的關注重點之一。對此,中國央行會否在6月底前再次行動,如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25%,將顯得十分關鍵。否則,市場可能是又一次過於樂觀了。
IFund,獅瀚環球金融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債限拖累新興市 港股6月偏淡 |
上一篇: | 疫後中東私募股權新攻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