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27日
日本自放寬入境限制後,鄰近地區訪客絡繹不絕,身邊朋友少則去了兩次,多則三次,每次暢遊「血拚」戰果豐碩,證明自疫情以來,大家累積不少購買力,有機會再訪東瀛就來個大爆發。
港人鍾意到日本旅遊原因,除喜愛當地風景、文化、飲食外,其中一個理由是日圓滙率相宜,昔日八算七算的心頭好,現在變得六算不到,加上10%免稅額,撇除部分奢侈品外,日本作為購物天堂吸引力,可不比零消費稅的香港差多少。
修補漏洞
日本辦理退稅手續簡單,既招來遊客前往消費,更引來不少水貨客。在上野和新宿等商店街,收購二手貨及全新貨的店舖多不勝數。水貨客及持旅遊簽證的「代購客」(或排隊黨),免稅購物後便可到店內「套現」,店家再以正價出售與新貨無異的「未開封品」,簡單操作即建立一條龐大商業鏈。根據日本政府統計,2022年度聲稱免稅,但未能提供證明的出境旅客,逃稅額高達22億日圓,日本市民看到政策厚此薄彼,焉有不惱怒的道理。
近日終於傳出日本政府打算修補漏洞的消息,最新說法是明年春季起,免稅手續將與歐洲看齊,旅客購物須與普通市民一樣照付消費稅,離境時一次過在機場櫃位辦理退稅手續,未能同時提交免稅貨品者,將不獲受理。
不少人得知此安排都發出悲鳴,皆因從來「血拚」後將戰利品放入行李箱寄艙,或早早到郵局以空郵寄走,已成常態。日後人人拿着數十萬日圓單據,在機場排隊等退稅,豈不是要預早數小時到達?此外,攜帶名貴的包包辦理退稅倒較輕鬆,若是體積龐大的電器,如飯煲或廁所板,又該怎麼辦?大型機場如關西、羽田、成田等,安排人手處理退稅可能沒難度,乘坐廉航的「爆買」遊客無孔不入,九州、四國、北海道等地小機場,又可如何調配?
心態作祟
一個國家的政策,從來沒對外來客有利、對本地人不公的道理,日本政府冒着可能使遊客消費意欲減少的風險也要徵稅,背後原因或許是入不敷支,能多收一分稅就多收一分,既杜絕國內二手貨店漁人得利,若明碼實價購物的遊客嫌退稅手續繁複,而選擇「硬食」消費稅,那便是「一箭雙鵰」。畢竟,遊客們到溫泉酒店住宿、坐新幹線或租車遊覽、到餐廳用膳、吃和牛和壽司時,付上數以千計日圓消費稅只屬等閒;日圓七算時代的免稅消費,與現在六算不到,付稅消費額相比,相差只是毫釐。倘若日圓滙率現在重回2011、2012年十算水平,遊客們數目和消費力均可能大減,與免稅不免稅大概毫無關係。
朝三暮四還是朝四暮三較好,很多時都是心態作祟,如現在香港做一個價格調查,問香港與日本兩地的Donki、日式超市、松本清藥妝店等貨品價錢,孰平孰貴?大部分人應該心裏有數。
免稅不再,最頭痛的可能是日本免稅店。到藥房買感冒藥、龍角散、模型玩具、淺草人形燒手信時,bite the bullet乖乖付錢,之後回味一下愉快旅途,心境開朗就已物有所值。
撰文 : 香睿剛
(編者按:香睿剛最新著作《笑看東瀛2》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