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5月18日

畢老林 投資者日記

酒鬼vs暴食漢

5月17日,周三。美國債務鬧劇有步入尾聲跡象,共和黨籍眾議院議長麥卡錫周二與總統拜登會面後放風,本周可望達成協議,調高國債上限。另一邊廂,拜登決定縮短亞洲訪問行程,出席完在日本舉行的七國集團(G7)峰會後,周六將直接飛返華盛頓,爭取時間處理債務危機。

果真如此順利,全球自然大大鬆一口氣,但從資產市場定價觀之,除了買保險式的信貸違約掉期(CDS)外,投資者由始至終似乎都不相信美國政府會冒天下之大不韙,動真格賴債,倒是皇帝唔急太監急,近日股金債滙每見風吹草動,媒體總是第一時間與債務談判扯上關係。這也難怪,有2011年先例在前,即使美國於最後一刻避過違約,股市仍有可能上演一幕「閃崩」,前車可鑑,暴風雨前夕的平靜反令不少人坐立不安。

從飲食看開支

本報「信析」稱債務談判破裂造成違約為「灰犀牛」,指的是危機盲嘅都睇到,以「鱷王」達里奧(Ray Dalio)的話來說,美國根本不存在真正的債務上限,鬧劇演極唔厭,不過是一班酒鬼到時到候藉立法提高飲酒上限,好讓他們繼續狂歡。這番演繹無疑非常生動,但在我看來,「鬧劇」一詞遠不足形容債務談判之荒誕,把兩黨政客比作「酒鬼」,亦不見得最貼切。

老畢節食已有一年多,每周六天皆以麥皮為主糧,剩下一日善待自己,愛吃什麼便吃什麼。這種飲食習慣令在下的消化系統大受裨益,配合一點運動,行步路都寧舍精神爽利。犧牲口福換來身心康泰,等價交易而已,習以為常就不覺如何辛苦。靈機一動,以「暴食漢」代替「酒鬼」,個人認為可更精準地描述債限紛爭這台大龍鳳。

若說共和黨以綁架經濟脅迫拜登政府在開支問題上讓步,那麼當初是誰開綠燈,讓開支法案在參眾兩院過關?答案自然是國會議員。這就好比一個人暴飲暴食,另一人在他狼吞虎嚥時不勸不阻,到了飲飽食醉才在這傢伙孕婦般巨大的肚腩周圍緊緊地繫上一根粗麻繩,不到他高呼救命絕不鬆開繩子。老畢想說的是,開支就如飲食,要講量入為出財政紀律,必須在「大魚大肉」之前,事後才為食量設限,還有什麼意義?

姑勿論參眾兩院由哪個黨控制,政客心知肚明,從國會通過政府開支法案那一刻起,觸及債務上限的結局已寫在牆上;這一天真的到來了,政客卻拗生拗死拒絕放行,臨近違約邊緣才調高債限,同一劇目演了百多年,豈不荒謬兼搞笑?國債上限原意是防止債務爛攤子禍延後世,精神可嘉。然而,政壇演員換了一批又一批,爛攤子卻仍代代相傳,多得美國的軍事及金融霸權,到現在還談不上什麼後果。

連鎖效應難想像

美國國債乃環球資產定價基準,更被普遍用作金融交易的抵押品,即使只是短暫技術性違約,也足以釀成財長耶倫口中的災難。大限逐步逼近,評論員最常引用的歷史案例是2011年財政懸崖危機,可是從運作(operational)角度着眼,與災難最「近磅」應數2008年貨幣市場基金Reserve Primary Fund倒閉事件。

雷曼2008年9月15日破產翌日,Reserve Primary Fund每單位資產淨值跌穿1美元,出現所謂break the buck情況。該基金應付不了贖回潮被迫清盤,喬治布殊政府為阻危機擴散,三天後推出緊急措施保護基金客戶,成為金融海嘯標誌性事件之一。

美國地區銀行近期接連爆雷,海量存款湧進貨幣市場基金。回想當年,Reserve Primary Fund倒閉涉及的資產不過620億美元,以今天美國國債與不同類型基金千絲萬縷的關係,違約引發的連鎖反應無法想像,受影響資產規模該以10萬億美元計吧?

理性壓倒任性?

目前離6月1日違約「死線」尚有兩星期,考慮到民主、共和兩黨對立遠較12年前嚴重,麥卡錫這麼快便大派定心丸,市場固然感到意外,劇情發展跟熟悉美國政情人士的分析也極不相稱。這是否意味兩黨深知承擔不起把山姆大叔推向違約的惡果,關鍵時刻理性壓倒任性,待鬧劇證實提前落幕才評論不遲。

 

(編者按:畢老林最新著作《我的投資日記》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