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3月21日

鄧淑明博士 科網人語

硬件易得 人才難覓

人工智能聊天機械人ChatGPT熱火朝天,推出短短兩個月全球已錄得一億用戶,為人津津樂道。可是,如果你用中文問它關於香港的問題,例如著名政治人物的基本資訊,所得答案都錯漏百出,荒謬絕倫。香港在AI的基礎研究成績卓著,但這個風靡全球的ChatGPT,本港數據顯然缺席,能不令人黯然?

今年《財政預算案》提出要建立人工智能超算中心,以推動科研和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我拍掌歡迎。不過,優秀的硬件配合清晰定位之外,軟件即人才方面又如何?

香港首位中國工程院院士、獲英國皇家工程院菲臘親王勳章,並被譽為「亞洲電動車之父」的香港大學榮譽教授陳清泉近日在傳媒訪問中指出科技的人才問題,一針見血。他說:「人才包括兩個方面,特區政府正在全世界招聘STEM(科學、科技、工程、數學)教授,我把這個比喻為『插花』,但是除了『插花』,也要『種花』,培養自己的本土人才。」這是至理名言,自己栽培人才雖然耗時較長,惟可保將來人才不斷,是長遠之道。

之前我提到,2011年香港天文台與深圳市氣象局合作,香港提供專業預報知識和技術,而深圳則提供高運算的電腦資源及設備,共同發展數值天氣預報技術。當年香港專業人士利用深圳的硬件,深圳採用香港的專業知識和經驗;可是,12年後,深圳已擁有其知識和技能以及良好的數碼基礎設施,香港呢?還在原地踏步。

如今政府終於決定要建設人工智能超算中心,並爭取在兩三年內正式營運。這當然是美事,但當局切勿以為有了數碼基建,成果和效益會自動產生,畢竟硬件易得,人才卻難覓。

這正如醞釀經年、去年終於正式啟用的空間數據共享平台(CSDI)一樣,這項以地圖為本的數碼基礎設施,由於教學和培訓資源未有同步配合發展,現時懂得使用的人仍然不多。這也與政府的開放數據相似,2019年初多個部門已提供數據集予公眾免費瀏覽及使用,但早前有民間調查顯示,受訪市民使用「開放數據」只得兩成,難以全面發揮空間數據萬億元的潛在價值。

要推動香港的數碼經濟發展、建設智慧城市、善用AI數據,最終也是依靠專業人才。因此,當務之急除了籌謀超算中心的硬件,也必須同步加強相關教育及專業訓練,培養更多本地數碼專才,才可與巨額投資的數碼基建相得益彰。

鄧淑明博士_香港大學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及建築學院客席教授

 

(編者按:鄧淑明博士最新著作《你未來就緒嗎?》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