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0日
環球經濟在加息環境下依然強韌,促使各地央行維持鷹派立場。對政策利率的上升幅度,以及通脹降溫速度的預期,將會主導市場未來走向,而進取加息已經為美國銀行業帶來影響。
我們認為通脹壓力正在緩和,美國與其他成熟地區的物價在今年內將繼續降溫。目前市場對通脹回落看來已有共識,問題只是所需時間和最終會降溫到什麼地步。各國央行似乎已下定決心,要實現2%的通脹目標,但事實又是否如此?
過去一段時間,當美國通脹低迷之時,聯儲局會採用平均通脹目標,或容許物價升幅在一段時間內高於目標,以抵消長期低水平的通脹。如今通脹回升,並處於數十年高位,但是聯儲局對略高於其目標的通脹,卻不見得有太大容忍。
美通脹年內難降至2%目標
假設央行能透過影響整體需求來控制通脹,長遠來看這很可能成真,但有些因素或會令結果偏離正軌。這些因素與供應面有關,例如供應鏈中斷及勞動力供應。隨着供應面問題減退,預期美國通脹將在今年內回落,但一些結構性因素,或導致未來10年的通脹高於之前10年,當中包括全球化步伐放緩、ESG及氣候相關政策的變化,以及收入分配等。
不過,美國要在今年內實現2%的通脹目標似乎不太可能。當地物價升幅在年中料降至4%,然後在接下來的幾個季度,相信會以較緩慢的速度降至2%。聯儲局去年12月的最新經濟預測顯示,到2025年,核心個人消費支出(PCE)物價指數將會降至近2%。
雖然2月份勞動數據顯示,美國非農職位新增31.1萬個,但失業率上升及工資增幅進一步收窄,反映勞動市場正在放緩。與此同時,市場對金融穩定存一定憂慮,或促使聯儲局在加息時有所顧慮。隨着通脹走低,聯儲局對通脹的立場或將軟化,因為當局的關注重點已由通脹轉到經濟惡化,以及家庭可能要承受的經濟壓力。
換言之,投資者過去10年對低利率環境的看法或將改變,而政府債券收益率可能會較長時期處於上升趨勢。短期政府債券的收益率上揚,反映投資者可從中獲得息差,令投資者更能控制持倉風險。
另外,經濟增長風險或限制10年期美國國債孳息的升幅,突破去年高位的機會不大。如果經濟前景進一步惡化,更可能會有較大的下跌空間。
在2022年通脹壓力持續升溫時,股債之間的相關性轉為正數,影響投資組合的部署。隨着影響收益率走勢的因素,由通脹風險轉為增長前景,較長年期的債券及股票再次呈現反向關係,將有助發揮分散投資組合的功能。
作者為摩根資產管理環球市場策略師。她為《信報》/信網撰文,探討環球市場的投資機會。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警惕美市場醞釀重大變化 |
上一篇: | 飛龍觀、觀飛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