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16日
統計局昨天公布1至2月的零售、固投等數據,反映經濟如期修復(官媒新華網的《這就是信心》專頁,以「1–2月中國經濟企穩回升」標題形容),特別是前兩月零售按年增3.5%,扭轉自去年10月連續3個月負增長(-0.5%、-5.9%及-1.8%);而1至2月固投升5.5%,相比去年全年的5.1%增速為好,除令「中字頭」基建板塊造好,中國建築(601668.SH)等股價均創4年多新高,亦刺激滬指縮量(成交8184億元人民幣,較上日大減1140億元人民幣)反彈0.55%。統計局發言人坦言,「目前經濟仍然處在初步恢復階段」,一些長期積累的結構性問題比較突出;加上央行昨天自去年12月以來,連續4個月超額續造MLF(昨天有2000億元人民幣到期,續造4810億元人民幣,但利率持平2.75厘,預示20日LPR利率下降機會不大),短期內降準減息的概率大降,A股其餘兩大指數的深證成指及創業板指因而震盪微滑,後者更已是連挫7個交易日(累計跌幅3.86%)。
當中或涉及外圍金融危機陰霾揮之不去──瑞信美國股價暴挫,美股開市後在銀行股拖累下再度急瀉,道指早段插水,而美債、美元、黃金等避險資產齊漲。難怪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兩會期間,首次點名美國在十九大以來的5年,「尤其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中國實施了全方位的遏制、圍堵、打壓」;而央行近日召開《2023年金融穩定工作會議》時,指「少數問題中小金融機構改革化險取得重要進展」外,央行黨委召開擴大會議,一方面強調要「保持貨幣信貸總量合理增長」,但亦按照習近平兩會的講話精神,明言要「增強憂患意識、鬥爭精神,妥善應對美西方遏制打壓」,均預示短期內中美關係持續緊張,內地今年經濟增長的引擎,將會加快由固投、出口(去年3%增長中,固投佔1.5%、出口佔0.5%)切換重返至由內需帶動──統計局發言人昨天表明,「各部門已經在籌劃今年擴大需求方面相關政策」。
從1至2月的零售數據的表現來看,經濟雖已企穩回升,但卻未見預期中的「報復性」反彈。雖然此前受疫情衝擊較大的餐飲,1至2月相關收入在封控解除後有8429億元人民幣,按年增9.2%(去年12月為負增長14.1%),但家電、通訊器材及汽車類分別錄得下降1.9%、8.2%及9.4%。特別是對內需貢獻巨大的汽車銷售,受汽車購置稅去年年底到期影響,前兩個月汽車產銷均現負增長;乘聯會昨天公布,3月1至12日全國乘用車零售41.4萬輛,按年下降17%;今年來累計零售309.4萬輛,仍減19%。
幸好對內需支撐起半邊天的內房銷售回暖,1至2月房地產開發和銷售降幅明顯收窄,1至2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13669億元人民幣,按年挫5.7%(去年全年為下跌10%);商品房銷售額15449億元人民幣,僅挫0.1%(去年1至12月降幅為26.7%),其中住宅銷售額更增長3.5%。統計局提到,「目前房地產市還是處在調整階段,後期隨着整體經濟逐步改善,房地產市場有望企穩。」
不過令人憂心的是,今年的城鎮調查失業率目標雖訂在5.5%左右(去年訂在5.5%以內),但1至2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為5.6%,較全年目標高0.1個百分點;而且16至24歲年輕人在2月的調查失業率更高達18.1%(較12月的16.7%再回升)。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港鐵響應「你好香港」 向旅客送20萬張車票 |
上一篇: | 南海控股料月底未能刊發業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