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3月9日

顧小培 康和健

擇善而存

與姪孫一家人去吃鐵板燒。定食菜單有兩個選擇:一個包括大蝦,另一個是蠔。姪孫揀了前者,我則屬意後者。待廚師將兩小碟菜餚端到面前,我對那小不點說:「給你嘗一嘗我的蠔,好嗎?」他斷言回答:「我不吃。」我問為什麼。他說:「你咬一口看看。」我把咬掉半截的蠔給他看。他指着蠔身中呈鴨綠色的一團暗黑之物說:「這些像是屎的東西,怎吃得下?」

那是先入為主的偏見。他從自身經歷,很自然地認為「屎」是身體排出來的髒東西,不能吃。一旦他將蠔的內臟與此物(因外觀相似)連起來,自會「耍手擰頭」。

由此觀之,興趣是培養出來的,討厭憎惡之情也可以培養。若要令一個人尤其小孩,棄絕一些(我們視之為)不好的東西,最佳方法是讓他自己萌生抗拒之心。以吸煙為例。頗年幼之時,父親已曾遞給我一根香煙,一吸之下,嗆得咳嗽不已。待長大一點後,友儕拿煙出來吸,像是表示自己很「酷」,我只感到厭惡。

若是積陋成習,則會是積習難改。昨天提及的「斷捨離」舉措,說易行難。長期累積大堆生活用品,源於一方面重複收納,另方面懶得整理,「物」多了,「空間」卻少了,不由得不從心底裏厭煩出來。一般人的手法是「丟」,把多餘的東西捨去。但不少人因種種原因,自己做不來,須找人協助,於是走出一些「專家」。他們與人消災,全因為受人錢財;而且沒有心理負擔,不但說起來頭頭是道:什麼可留?什麼應去掉?更能做得瀟灑決絕。其實僱用他們的人,箇中道理自己全然懂得,只是懷有心結,難以取捨;很多時雖知道,但做不到。放手讓「專家」去執行,可說是為了逃避「自己操刀」的難堪之情而已。

讓別人代替自己,武斷地作主,像是能將「積累」的問題解決,卻會帶來另一個可能更嚴重的缺失。這方面有一個說法,是為「把嬰兒和洗澡後的髒水一起扔掉」,源自英語Throw the baby out with the bathwater,意思是,在試圖擺脫「不想要」之物時,將另一些好的、或有價值的東西也都淘汰了。那自非理想做法。

身體在新陳代謝過程中,有不少廢物須「扔掉」。但同時設有機制,將好東西「留低」。今天篇幅已滿,下一篇續談。

 

(編者按:顧小培最新著作《樂活知食 踢走都市病》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