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6日
我的後疫情首趟旅行是去年11月的京都之旅,有幾處曾經走馬看花的地方是我想再去的,其中之一是南禪寺裏的「天授菴」,那個「書院」前恍如仙境的池泉迴遊庭園,實在是教人念念不忘。
不過,美景和機會同樣可一不可再。時隔3年的天授菴,因為氣節時令不一樣,雖是11月的同一天,但紅葉已過了散落階段,付費參觀的人很少,池水裏的錦鯉仍在,上回所見的華麗秋色沒有了。
於是,我離開南禪寺,等過馬路時忽見對面招牌寫着「無鄰菴」,覺得名字有意思,是「才高心不展,道屈善無鄰」無人理解嗎?還是「應天才不小,得士契無鄰」無與倫比?
無鄰菴藏身於窄窄的小巷裏,門口非常不顯眼,只接待經網上預付的人,當天及翌日的時段都已滿座。我拿出手機,預付了兩日後的中午時段。
無鄰菴其實是私人別墅,菴主是日本大正時代的政治家山縣有朋,別墅全景除了庭園還有3件建築物,那天中午,我略過不去看西式的洋館,穿過日式的木造母屋,直接就去到草菴式的茶室。
我站在茶室的台階眺望庭園,確是風光如畫,紅葉已經開始散落了,片片秋葉點綴在開闊的草坪及鮮綠的苔蘚上,楓樹已現禿枝但不減風采,常青的大樹更是永不會老,精心布局的各式植物與遠景的東山融為一體,深秋的藍天漂浮着大量棉花糖似的雲朵,教人不由自主地步入庭園。
庭園裏處處是水:小池塘如鏡般倒映着青山、秋葉、藍天、白雲;小溪流彎彎曲曲穿梭於草坪林間;小瀑布自高處潺潺注下滙入溪流。原來是「水」出有因:當年建造無鄰菴時,適逢當地政府實施水利工程,將琵琶湖水引入京都以產生水力發電,山縣有朋便在構思造庭時將附近的「琵琶湖疏水」引入了庭園。流動的水不但更能表現大自然的美,還為庭園增添了幾許活力。
無鄰菴善用「真」山水的資源來創造自身的優勢:不但借景京都無人不曉的東山,還將東山融入庭園,將之變成庭園的主角來展現別具一格;引入「名水」,庭園裏無處不在的水不但能滋養大量的綠植苔蘚,還令秋葉更加紅艷出眾。
在庭園走完一圈,我回到茶室坐下來,看一下介紹單張,打造這「近代日本庭園傑作」的,是山縣有朋本人,他夥拍著名的造園家小川治兵衛七世,兩人都是高手,難怪有此佳績。
我預付的參觀費是包含一杯飲品和一件點心的,既然竣工於1896年的無鄰菴創新性地導入了「自然主義」這種新的庭園觀,而菴內的其中一幢建物又是西式洋館,我決定不喝抹茶,改點咖啡配和菓子。置身秋日的無鄰菴,咖啡與和菓子的味道無與倫比,造園者的才華和道理都備受稱頌,沒有「不展」。
http://www.facebook.com/IPOqueen.PamelaChung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培訓機會無處不在 |
上一篇: | 糾正資產配置的三大誤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