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3月14日

潘天惠 訪談錄

唱作人.演員.音頻治療師 陳明憙歌樂癒人癒己

名譽、金錢、地位、物件、感情、人,有時,「放下」比「拿起」更需要勇氣。誠如創作歌手陳明憙(Jocelyn)的音頻治療單曲系列第四部曲《放下的頻率》的歌詞:「而明知/無可折返/堆積痛苦/於眉下/只為放下」。

「人生課題中最難的就是『放下』,自小我就不容易放下身邊的人和事,像當年的初戀……」陳明憙是著名填詞人陳少琪的女兒,出道時因父親的名氣,聽過一些冷言冷語,如今靠作品說話,用「音頻」治癒他人和自己。

陳明憙於2015年出道,翌年推出首張創作專輯《童裝高跟鞋》,橫掃十多個新人及唱片銷量獎,包括叱咤樂壇生力軍銅獎等,迄今已有多支歌在YouTube點擊率逾百萬,成績不俗。2020年5月,她考獲音頻治療證書,同年創立工作坊Atlantis Sound Healing,試嘗把音頻治療融入歌曲,翌年推出首支主打音頻治療元素的粵語單曲《聲之靜》。

 

「每首融入音頻治療的歌曲,也在探討人生不同課題,之前3首歌的主題是面對恐懼、心靜和失眠,到了第四首,我覺得可以不只是聽歌,而是透過活動讓大眾可以放下,同時呼籲關注精神健康。」《放下的頻率》去年推出後,她萌生舉辦同名展覽的念頭,經過大半年努力終於面世,由即日起至19日免費開放給公眾體驗,地點是位於上環的Major Pop Art Gallery。

活動前期,她在全港7個地方設立「放下的頻率」回收盒,邀請大眾把放不下的經歷寫在紙條,放入盒內,大約一個月後收到幾百個回覆。然後,她聯同6名本地藝術家Mickco、Pen So、Tsz、Charles Ho、junhooo、Val Lui親自挑選適合故事,再創作成不同媒介的藝術品,包括音樂、攝影、插畫、舞蹈等。

「我們真是逐張逐張紙條去看,最驚喜是收到很多真實、赤裸的故事,甚至有人寫了3頁紙,並附上多張照片!」談到展覽的理念,她說「放下」是整個音樂計劃的創作原點,藉前三部曲的鋪陳,為心靈作好準備,讓大家按部就班去接收「放下的頻率」,她苦笑道:「今次展覽完全一腳踢,既是第一次,相信也是最後一次,實在太辛苦。」

拿得起,放得下,談何容易。「放下的『頻率』未必人人一樣,但慢慢也會找到適合自己的速度和方式,我相信藝術有幫大家釋放情緒。」陳明憙說話溫文、笑容甜美,自言曾經也有很多放不下的東西,「人生課題中最難就是『放下』,希望展覽可以讓大家感到自己不是孤軍作戰,否則像當年的自己一樣會鑽牛角尖。」

「記得與初戀拍拖兩三年,當分手後掙扎了三四年,期間也不敢再談戀愛,前後燃燒了六七年青春,哈哈!」她莞爾一笑,露出兩個酒窩,「可能我是金牛座,比較硬頸,自小就有很多事情放不下,例如遺失物件、寵物離世等,但年紀大了,我覺得要懂得放下和分享,沒必要為難自己。」

父陳少琪反對入行

有別於坊間較常聽到的音樂治療,音頻治療是自然療法的一種,可提供針對性治療,且聽陳明憙這位音頻治療師耐心解釋:「分別在於key不同, 原理是把大自然的聲音轉化為頻率,未必全部聽得到,而音頻震動發出的自然聲音,它影響到腦電波,令人更加有共鳴。」

藝術離不開生活,《聲之靜》的主題是失眠,陳明憙透露當初學習音頻治療,是希望療癒自己。「從大學開始,我就有失眠問題,最嚴重是入行後第二年,清晨6點才能入睡,然後朝早九十點起身開工,情況持續了4至6個月。」

她試過音頻治療後,效果良好,也從中開始學習分享自己的負面情緒,「2020年剛巧遇上新冠疫情滯留美國,反正無工開,不如增值自己,便去考取證書。」

她升讀美國大學,孤伶伶在異鄉,有時眼淚在心裏流,「家人全部不在身邊,當時因談異地戀,那種焦慮或許是造成失眠的原因;後來入行第二年,失去新人的光環後,開始探索自己的身份,周圍意見很多,卻慢慢聽不到自己的心聲,加上疫情前經常要中港台三地『無限飛』,找不到個人定位時,難免感到前路茫茫。」

在外人眼中,有父蔭儼如金鐘罩,現實卻恰恰相反。

作為著名填詞人陳少琪和前港台DJ黃靄君的女兒,她承認自小就覺得音樂像空氣一樣,看不見卻分不開,「梁詠琪每次出新碟,我都有機會先聽為快,而且爸爸揀歌聽demo時,我都會聽到……不過,我一直沒想過將來會做歌手或加入娛樂圈。」

「直至讀書時期,有次跟學校返廣東山區,教導小朋友英文,我們一行人準備好教學內容,豈料,頭40分鐘反應非常冷淡,他們識的英文也不會回答。」後來,陳明憙放棄紙上談「英」,而是與學生一起唱歌。「不知何故,我們揀了Oasis的Wonderwall,那首歌詞出名難,現場反應突然間熾熱起來,短短20分鐘,全班學生已能唱到半支歌出來,那一刻對我震撼極大!」

頓一頓,她再說:「那時心想,將來我有機會做到幫助人的音樂嗎?這是自己做音樂的初心。」

諷刺的,當她告訴父母打算入演藝圈的想法後,遭到大力反對,曾經有兩年時間持續吵架、冷戰,關係轉差。

「我在美國修讀歷史,大三那年已完成了大四的課程,提早一年畢業便轉到英國進修音樂。」畢業前,她已經把作品寄給不同監製,直至October Snow(中文版為《十月雪》)被文藝片《陪安東尼度過漫長歲月》選中,靠作品說話。「父母見到我有點成績,亦由反對變為支持,我回想起來,也許爸爸是想考驗我,與其被外人否定,不如先被家人否定,哈哈!」

關注環保茹素多年

「因父之名」不容易,陳明憙直言:「外界對你的要求較高,初出道就要你交出120分,就算99分都不滿意,也曾聽過別人說『佢咪係邊個個囡』……所以你首先要堅強,不要理會閒言閒語,同時要梳理自己情緒。」首張大碟,父親曾以筆名為她作詞,可是後來再無合作。「我享受創作的過程,也需要建立自己的班底。」

她多年來熱心保護環境,茹素多年,2019年作品《遊樂》是與JerryC和吳易緯在台北圓山大飯店一起欣賞日出美景時jam出來的,她說:「這首歌希望喚醒公眾關注氣候變化危機,我們拍MV時走訪隨時會消失的五大絕景,其中的青藏高原,原本要走3小時的路程,因迷路走了9小時,歷歷在目!」

除了音樂之外,陳明憙近年亦嘗試演戲,處女劇集是《廉政行動2022》。「4月份會有自己首部外語電視劇播出,印象最深是拍攝時發生意外,滾下樓梯,整條腿瘀了,不過我相當喜歡演戲,也幫助到我創作歌曲。」

今年,陳明憙有兩大心願,第一是把音頻治療系列歌曲集結推出唱片,第二是在港舉辦第一次個人演唱會,「終極舞台肯定是紅館,但第一次可以在細一點的場地,我希望音樂融入音頻治療的元素,與觀眾有更多互動,不排除會加入冥想,打造一個體驗治療的空間。」

「是為了我/日後重生/這些痛楚/視為指引……」放下,是心靈成長的過程,你的心將會因為放下了某件事而變得更加開闊,容下更多東西。

 

陳明憙(Jocelyn)小檔案

出生年份:1992、學歷:大學畢業

職業:唱作歌手、演員、音頻治療師

曾獲主要獎項:2016年叱咤樂壇生力軍銅獎、2017年華語金曲獎最佳國語女新人、IFPI 2017年度本地新人銷量獎

 

撰文:潘天惠

[email protected]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