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2月13日

林艷虹 訪談錄

香港仔老街坊冼培安 借出藏品緬懷珍寶海鮮舫

提起香港仔,不免令人想起盛極一時的珍寶海鮮舫,這座海上皇宮一度照亮漁港,大量旅客、國際名人慕名而至,連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天王巨星湯告魯斯都曾到此大快朵頤。珍寶的消失,讓人惋惜。

人稱安哥的冼培安(Encore)在香港仔出生成長,一住七十多年,對社區感情深厚。他喜歡收藏舊照片,20年來收集了近萬張香港仔舊照和明信片,見證該區變遷和海鮮舫的興衰。最近,他借出珍貴藏品,供香港仔漁民文化博物館展出。

20年前,安哥經過沖曬店,被一張外國人拍攝的1960年代海鮮舫夜景照片吸引,「以前香港仔真的很漂亮,沒想到很多景物、店舖會消失。」買入這張照片後,開啟了他人生新篇章。他開始上網搜購及到舊貨攤尋寶,只要是反映香港仔歷史的照片和明信片,他都毫不吝嗇買下來,有些熱心街坊知道他的興趣後,會送贈舊照,慢慢資料愈儲愈多。

道友賣舊照片

「最驚喜是無意中在網上發現100年前的香港仔舊相,以前相機鏡頭沒現在的闊,同一地方分開拍了兩張,我發現後便買回來黏成一張。」要數最珍貴相片,是2000年他在上環摩羅街花350港元買的一張2吋乘2吋黃竹坑維他奶舊廠房照片。「我去過幾次,老闆都不肯減價。」

至於摩羅街為何有那麼多舊照片?他指通常是屋邨或私人樓拆卸時遺留下來的。「譬如寶翠園前身為香港高級公務員宿舍,後來拆卸,一些道友到空屋找到舊相簿,拿去摩羅街賣,都賺到100元。」

安哥小時候住在區內湖南街,那時還未填海,他的家就在海旁。他是漁利泰家族後代,先後經營漁民貸款、海鮮舫、茶餐廳等生意,十幾歲他便到茶餐廳幫忙。「我們的茶餐廳是拍拖勝地,位於已結業的香島戲院和雙喜戲院中間,很多情侶光顧,在這裏等入場,最近有博物館問我借這些相。」

香港仔昔日為本港四大漁村之首,全盛期約有5萬名漁民,到處泊滿漁船,漁民工作和起居在水上,連飲宴也在海搞,因此有所謂「歌塘船」的水上酒家。「我十幾二十歲時經常到歌塘船飲酒,很多漁民擺酒宴客時,親友的漁船就圍着歌塘船停泊。以前陸上酒樓不多,一艘歌塘船可擺十幾圍,容納百多人,價錢相對便宜。」

安哥記得上世紀五十年代主要食九大簋。「擺的是四方枱,用紅公雞碗裝9個餸,有咕嚕肉、雞、蝦等,當時幾十元一圍。六十年代趕上潮流,跟從酒樓一碟碟餸上枱。」

本來只做漁民生意的歌塘船,慢慢擴展業務,發展成海鮮舫,吸引遊人到船上吃海鮮。最高峰時期,香港仔漁港晚上泊滿不同字號的海鮮舫,燈火通明,非常熱鬧。

「以前外國人才有相機,香港很少人有,每逢外國航空母艦、戰艦來香港仔,水兵愛『打卡』,這班人留下不少五六十年代漁民生活和海鮮舫的珍貴照片。而外國遊客到訪海鮮舫,會先在漁池看大魚、挑龍蝦,有攝影師會幫遊客拍照留念,然後問他們要不要,需要就沖曬後寄到外國,如果未離港,照片曬好便送到他們的酒店。」

安哥指,那時海鮮舫是有錢人吃飯的地方,客人衣着光鮮,女士們都有化妝,穿戴漂亮。「我在1964年出來社會工作,月薪120元,到海鮮舫吃一餐晚飯已百多元,等於我一個月人工。」

三船鼎立

1976年珍寶海鮮舫登場,與太白海鮮舫、海角皇宮三船鼎立。「以前海鮮舫只做晚市,沒有日間茶市。珍寶海鮮舫開業時,停泊在香港仔中心對開海面,推出茶市,其他海鮮舫跟隨這做法。」其後,太白和海角皇宮都併入珍寶,成為海上宮殿珍寶王國、南區著名地標。

「海鮮舫的成功是因為附近有古雅的漁港風情,外國人也喜歡坐駁艇上船、搖搖蕩蕩的感覺。」後來海鮮舫由香港仔搬到深灣,交通不便,加上駁艇由電動船取代,慢慢失去吸引力。而且鯉魚門、西貢、屯門等地的酒家都以海鮮作招徠,顧客選擇多了,香港仔海鮮舫生意開始走下坡。

2019年爆發新冠疫情,對海鮮坊的生意致命打擊。2020年3月,珍寶海鮮舫宣布停業,消息太突然,安哥來不及在停業前光顧多一次。「最後一趟到海鮮舫已是3年前去吃團年飯,心想只是停業一段時間,疫情過了便重開。」沒想到2022年珍寶海鮮舫沉沒,安哥和很多老街坊都感到非常可惜。

今年,全港首間以漁民為主題的香港仔漁民文化博物館成立,位於香港仔海濱,鄰近往南丫島榕樹灣渡輪的碼頭,雖然只是一間迷你博物館,卻有一本特別的珍寶海鮮舫資料夾,包括珍寶白晝與黑夜的照片、餐牌影印,以及開張時的新聞特刊,全部由安哥借出。「我本身與珍寶海鮮舫高層職員相熟,大約2000年我問他借珍寶以往的宣傳單張、開幕資料來看,由於太珍貴,不能取走,於是我拿去影印,給自己收藏留念,沒想到珍寶會消失,唉!」

他借出來展示的包括珍寶的餐牌,估計是在八十年代使用,「七八十年代日本經濟起飛,來香港的大部分是日本遊客,每晚都有旅遊車載旅行團來食飯,其次是歐美遊客,除了蒸魚、白灼蝦、薑葱蟹和龍蝦,海鮮舫也有雞、乳鴿,外國人讚炸子雞好味!」博物館又展出色彩鮮艷的漁家帽,公眾可戴上「打卡」。闊邊圓形的漁家帽既防曬又防雨,是漁民幹活的必需品,也是遊客心目中的水上人標記。

香港仔海濱沿途設有二維碼,公眾一掃即可進入網上虛擬博物館網站瀏覽,觀看相關視頻、照片與文字,以及10位地區人士的訪問,聽他們訴說漁民故事。安哥現已退休,最大興趣是旅遊和拍照,他更與時並進,學玩航拍。「心願是拍攝和保留南區各種景象,將來舉行圖片展。」

 

冼培安(Encore)小檔案

出生地點:香港

出生年份:1951

家庭狀況:已婚

興趣:旅遊、攝影

 

撰文:林艷虹

[email protected]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