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18日
2023年伊始,市場繼續波動,我們認為今年有5項較明顯的轉向,將為股債定下大方向,當中我們預計亞洲資產類別將重獲青睞。
第一,全球通脹雖仍處於結構性高位,但相信距見頂之日不遠。美國上月工資增長幅度低於預期,歐洲同月通脹亦出現回落跡象。第二,經濟衰退將取代通脹憂慮成為焦點,加息預期已被完全消化,目前只剩下加息所帶來的餘波,歐美經濟今年無可避免陷入不同程度的衰退,但相信情況仍屬可控。
中國重啟刺激亞債回暖
第三,我們認為美國的貨幣政策會持續適度緊縮,依目前來看,美國今年的減息機會不大。第四,隨着加息節奏減慢,各國央行目標將由遏抑通脹轉移至縮減資產負債表,資本和信貸市場的流動性會因而減少。第五,中國放寬防疫政策,加上對房地產多方面的支持,雖然實行起來會有波折,但整體有助扭轉本來疲弱的投資氣氛,能為亞洲及全球經濟復甦注入動力。
基於上述大趨勢,預計固定收益資產吸引力將回升。在過去一段長時間裏,債市已消化了通脹、高利率和衰退風險多項不利因素。美國國債收益率已接近周期性高位,上升空間不多;加上中國重啟經濟帶動,亞洲債券的潛力值得留意,尤其當中國旅客及消費品需求增加,有利於南韓和泰國等地經濟。另外,中國內房債、工業債和澳門博彩債券同樣受惠於內地近期推出的利好政策。
股市方面,預計要待下半年才有較顯著回升。個別企業盈利受壓,預示今年增長可能放緩,但考慮到聯儲局不再大幅加息,環球股市調整相信接近尾聲。投資者要持續觀察幾個月的經濟數據,例如通脹是否見頂、經濟衰退程度等,待走勢較為明朗和穩定,資金才會回流股市。
美元轉弱帶動亞洲股票
當加息周期進入後段,利率波動減弱,美元升勢將缺乏支持。相反,亞洲區貨幣走勢將重新由基本面帶動;加上全球央行和美國貨幣政策的距離收窄,以及中國放寬疫情限制有望帶動經濟復甦,都有利於估值偏低的非美元計價股票。當中投資團隊尤其看好亞洲,包括內房、科網股及科技硬件等股份。澳洲能源股也備受看好,除因為該國是液化天然氣主要出口國,同時也擁有大量礦物和資源,都是生產綠色技術的必備材料。
2023年是考驗投資者耐性的一年。從經濟、流動性及區域層面,今年相信會出現多個轉捩點,從而迎來新的投資機遇,尤其在亞洲區,值得投資者多加留意。
作者為東亞聯豐投資業務發展部董事總經理。他為《信報》/信網撰文,分享市場觀點。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央行量化緊縮 加劇債市波動 |
上一篇: | 券商股趁回要Call 中海油吼位入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