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9日
不少學校全日復課推行在即,有人歡喜有人愁。有些人是期待已久,亦有不少人充滿擔心、憂慮和緊張,當中包括學生、家長、老師和校長。那究竟是在擔心害怕什麼?
暫不論所有行政工作、學校和家中的時間表和計劃安排,我們先說全日復課對學生精神健康和情緒的影響。嘗試回想一下4年前全日返學的時間表:早上6點起床,7點30分回校,8點上堂直至下午3點半,接着是課外活動、功課補習、默書溫習、執書包、晚飯、洗澡,好一點的也許有30分鐘玩樂,然後才睡覺。每日如是,然後周末繼續補底或加強訓練,光是寫出來便已經覺得身心疲倦,試問有多少學生可以迅速恢復到以前這種光景?尤其是現在小四或以下從未經歷過全日上學滋味的學生,又會如何反應?需要特別照顧的學童,又需要如何準備?
真的是想想都覺得頭痛。因此,希望以下小小建議,可以幫助學校和家長於準備學生全日復課時順暢一點。
給學校建議:預告下午安排
就學校層面,請先不要目標為本地追趕課程和教學進度,將下午的時間全變成上課時間。就筆者所知,有些學校為準備逐步復課而選擇把下午時間變成活動時間,這是一個好的開始,而主科課堂可以逐步增加。同時,亦希望學校可以暫時保留半日課程的功課量,並每天保留一段下午時間容讓學生做功課,好讓學生和家長不用在家中追趕功課直至晚飯後。
另外,識別有特別需要的學生,準備各種安排,例如功課和默書調適、向學生提前預告、舉辦家長會幫助家長處理學生需要,以及安排隨時需要的情緒支援。
老師和家長的提前預告可以集中在為學生介紹下午的時間表、午餐安排、放學安排、學校於學業和情緒的支援網絡等。對於從未經歷過全日返學的學生和有特別學習需要的學生,更需要仔細的提前預告。
再者,全日復課也大大影響老師的工作時間和精神健康。不少教育界同工對此感到「壓力山大」,除了擔心學生的精神、功課、表現等,還擔心如何在繁忙的教學和行政日程中擠出時間改簿、備課和開會。
給校長建議:行政支援老師
因此,希望校長可以提供行政支援,減少可避免的會議,保留一定的時間讓老師休息、批改作業、備課和準備其他行政事務。
我們明白學校上下都因為近年的收生不足導致需要做更多事情來招募新生,而這些公務同時亦大大加重所有人的精神負擔。但是,老師的健康與學生的學習品質是息息相關的,因此希望教育界──不論是校長或是教育局,都能重視教學同工的精神健康和心理壓力。
給家長建議:提早計劃日程
家長方面,所有原有的時間表將會由於延長上學時間而延後,家長更要有心理準備面對因子女少了休息時間和多了功課壓力而出現的負面情緒和可能的親子衝突。因此,預早與子女計劃有所調動的日程,例如補習時間、功課和溫習時間、休息時間等等。再者,家長和子女都需要隨時提醒自己放鬆和冷靜,避免陷入互相拉扯的漩渦。
本中心於2022年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15歲以下青少年自殺的原因主要與學校和家庭有關;當中更有不少青少年提及其心路歷程與家人溝通和找尋接受自己的強弱項息息相關。與子女閒時回顧學校生活的正面和有趣事情、肯定他們的努力和成功的事情、同理心的回應、有效反映自己和子女的情緒、充足的準備、有需要時與學校溝通等等,這些方法都可以幫助子女慢慢適應全日復課的生活和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最後,根據本中心的監察系統數據,本學年9月學童自殺率錄得的數字比以往為低──由上年同期9月至10月的10宗下降到今年的4宗。
根據觀察,每次學校復課、長假期後和考試前後均為一些敏感時刻,而這亦可能與學童適應有關。因此,我們希望可以於全日復課後,師生都把握和珍惜在校時間,增進彼此了解和有效管理雙方的期望,令老師能安心地教導,學生亦能開心地學習,建立一個我們所倡導的幸福感的學校環境(Wellbeing First School),創造一個愉快的學習環境,從而獲得超卓的學習成績和喜悅的學校生活,共同為邁向零自殺人數的目標出一份力。
梁佩宜為香港大學防止自殺研究中心、教育心理學家;葉兆輝為香港大學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總監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從戰國縱橫家探索多極小國政治新實踐 |
上一篇: | 教育文化:搶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