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日
近年地緣政治風險升溫,香港總商會總裁梁兆基指出,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香港,過往受惠全球化的紅利減退,同時面對多項挑戰,未來有多項工作要做,才有望尋找到新機遇,當中,老齡化是急需處理的問題,加上近年出現人才流失,他期望政府能夠盡快研究和落實人口政策,補充勞動人口,以免將來經濟發展無以為繼。
市場仍充斥着大量不明朗性,梁兆基表示,疫情導致的社交距離限制對本港中小企有較大影響,中美角力則令中國經濟要由依靠外貿轉向內循環,俄烏戰爭提高各個經濟體對能源或戰略商品的依賴,並推高全球生產成本,相信這些不利因素在未來一段長時間會持續。
面對各項挑戰,梁兆基提出,香港若要尋找長遠增長動力,有多項重點工作需處理。首先必須解決人才問題,他預期通關之後,香港能夠吸引國際人才回流,但本地人口老化情況嚴重,政府有需要制定有效的人口政策,補充勞動人口。
科研投資急起直追
同時,在全球化逆轉下,梁兆基認為,科技發展日趨成熟,數碼經濟跨境貿易不斷上升,惟香港科研投資佔經濟總量不足1%,內地雖有2.4%,仍遠低於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標準的3%水平。香港要提升兩個百分點,即科研投資須較目前增加逾兩倍,這面臨很大挑戰,如果港企不進軍數碼貿易,未來發展會受到很大限制。
另一方面,香港一直標榜簡單低稅制,梁兆基形容,稅率優勢確實帶領本港金融業經歷長時間的輝煌時期,然而近年很多地區都優化稅制,香港競爭力漸減,急需尋找新優勢替代舊有支柱。
梁兆基建議,東方經濟體增長較西方的動力更強勁,有調查顯示,到2030年全球中產人口中,有超過65%在亞太地區,因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對香港相當重要,盡快加入RCEP便能抓住這個最大機遇,吸納日後亞洲區中產崛起所帶來的商機。
他又說,中美紛爭,未來美國企業班資回朝,香港作為超級聯繫人的角色可能會減退,需要物色一個新的增長動力,而內地市場崛起可以成為替代品,預期港企在內地的參與程度會愈來愈大,問題是如何打入內地市場、打入大灣區,融入其中,抓住機遇。對於上述潛在商機,作為商界代表的梁兆基重申,「希望香港能夠盡快解決『0+0』這條數學問題先」。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