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11月28日

畢老林 投資者日記

科技巨頭的中年危機

11月27日,周日。美國科技業大裁員,有本地意見領袖借題發揮,感嘆巨企日子也不好過之餘,還比較了美式解僱與港式裁員,簡而言之就是大刀闊斧跟拖泥帶水之間的利弊。他又提到,剛入主Twitter的全球首富馬斯克(Elon Musk)每周工作120小時,那等於說,即使一個禮拜做足7日,拉勻計每天亦要工作17小時,餘下7小時吃喝睡拉如何分配,只有他自己才搞得清楚。

老闆講老闆,立場、考量點與普通打工仔自然不同,但馬斯克最近便說過,許多人造夢也希望成為想像中的馬斯克(what they imagine being me),可是要他們過與自己一樣的生活,十有八九恐怕耍手擰頭改變主意。

「訴苦」定晒命?

若干年前,老畢在《紐約時報》看過馬斯克向訪問者「吐苦水」,指胞弟Kimbal Musk 2018年結婚,做哥哥的承諾當伴郎,金口既開,再分身乏術也得硬着頭皮兌現。

婚禮在西班牙加泰羅尼亞自治區舉行,其時Model 3生產正處於關鍵時刻,分秒必爭的馬斯克直接從美國特斯拉(Tesla)總部登上私人飛機赴宴,抵達西班牙時剛好趕及婚禮,完成最重要的儀式後馬不停蹄原機折返,繼續為Model 3搏殺。

馬斯克出了名拚命三郎,若非為工作可以不吃不睡,「鐵甲俠」豈非白叫?「非人生活」換來非凡財富,食得鹹魚抵得渴而已。再說,當個伴郎也要出動私人飛機才免於失場,所謂聽者有意,誰能確定小馬哥到底在「訴苦」抑或晒命?

馬斯克甫上場即裁掉半數Twitter員工,以收殺雞儆猴之效,惟就如那位本地論者所言,一般打工仔不過為兩餐,留下來的別無選擇,想保住飯碗就得遵從指令長時間工作,但有誰真的願意像老闆般搵命嚟搏?這齣大龍鳳怎樣演下去,正反雙方在社交媒體相信有一番激辯。

Twitter裁員比例駭人聽聞,然而解僱風潮席捲整個行業,科企無分大小爭相向員工下狠手,自非個別公司老闆「嗜殺」那麼簡單。說到這點,看看超富身家起伏,足可窺一斑而知全豹。

根據彭博億萬富豪指數,馬斯克資產淨值最新估算為1800億美元,仍是世界首富,惟與去年高峰3400億美元相比,狂縮1600億美元,在超級富豪中賬面損失最驚人。奢侈品集團LVMH大股東阿爾諾(Bernard Arnault)目前以1590億美元緊隨其後,Tesla股價再有什麼冬瓜豆腐,小馬哥首富地位隨時不保。放眼榜上其他巨富,五十步笑百步者比比皆是,身家蒸發得最少甚至略有進賬的,一概與科技領域無關。

延續革命急於改變

上周市場盛傳,Facebook母企Meta行政總裁朱克伯格(Mark Zuckerberg)決定明年辭職,雖遭集團否認,但Facebook力拓元宇宙後股價慘跌,小朱於富豪榜前列影都唔見,所謂空穴來風未必無因,超富身家劇變,正是科技業山搖地動的縮影。

通脹肆虐、利率急升對科網板塊的衝擊,講多就譖,不過美國雜誌《大西洋》(The Atlantic)作者Derek Thompson月初發表題為Why Everything in Tech Seems to Be Collapsing at Once一文,從另一角度探討行業冷風,引來不少關注。

Thompson的主要論點是,過去二三十年,科技紅利在企業和消費層面已釋放得七七八八,要延續革命,須尋找新的難題、新的挑戰來解決,巨企某程度上就像人到中年站在十字路口,哪怕未經深思熟慮,也會因急於翻開下一篇章而作出改變。

科技龍頭不斷調撥資源開發新業務,顯例就有亞馬遜聘用逾萬人搞Alexa人工智能、蘋果成立3000人團隊研發擴增實境(AR)、Google語音助理部門員工數千等。這還未計入索性連名都改埋的Meta,元宇宙兵團規模達1.5萬人。Meta剛落實裁員逾萬,亞馬遜亦上萬,被開刀者有多少來自這些新業務,值得留神。

物是人非見極限

數據顯示,2010至2021年間,蘋果、微軟、Google母企Alphabet及亞馬遜四巨頭,平均每年銷售增長高達18%,遠勝標普500指數整體5%增長。今年恰恰相反,四巨頭銷售平均增長估計僅8%,遠遜標指整體的13%。

有趣的是,2000年科網泡沫爆破時,當日美股四巨頭微軟、思科、通用電氣(GE)和英特爾在標指總權重為16%,物是人非,今時今日加起來只有6%【圖】。此刻的美股四強,總權重雖從峰值22%下滑至18%,但在可見將來跌至6%,概率微乎其微。

美國科技霸主是否一如年過50的「中坑」,以為把白髮染黑便能回復青春,要由熟悉科技生態、知根知底的專才來回答;可是話說回頭,幾家曾被視為對經濟盛衰免疫的超級巨企,如今終於嘗到逆境滋味,增長步伐大幅放緩,足證萬物都有一個極限,不可能無止境粗暴擴張,Big Tech雖勁,焉能例外。

 

(編者按:畢老林最新著作《我的投資日記》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