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18日
投資者關注俄烏局勢升級對經濟和市場前景,以及金融體系資金狀況的影響,令市場聲音不絕,影響投資情緒。
事件對全球最主要的影響是,令油價及商品價格上漲,因而導致歐美通脹情況加劇,影響全球經濟,也令央行政策的正常化之路更具挑戰性。在央行政策正常化之際,金融狀況已在收緊,令市場擔憂局勢對金融體系資金構成更大壓力。但我們相信,若市場流動性出現任何急劇惡化,各主要央行將迅速作出反應。
當今局勢發展的不確定性令滯漲風險大幅增加,相信短期國際市場仍會非常波動。然而,地緣政治事件對金融市場的影響歷來是短暫的,真正重要的是全球經濟的基本因素,目前美國經濟距離衰退還很遠,當局勢明朗化時,將逐漸為長線投資者帶來買入機會。
「通脹主題」包括港金融股
當前環境下應如何部署?分散投資是關鍵,可以透過包括大宗商品、對沖基金、房地產、私募基金等另類投資來分散風險。投資者亦可考慮借助結構性產品作為對沖方案。「通脹主題」保持不變,地緣政治緊張局勢、高通脹、供應緊張和強勁需求(疫情緩和後經濟重啟及碳排放目標)等因素,或推動大宗商品進入超級周期。投資者可專注於貴金屬、「綠色」金屬及商品貨幣,例如澳元、紐元及加元(紐元亦是高息貨幣,紐西蘭央行自2021年10月起率先加息)。這個主題亦包括選擇性的金融股(香港、新加坡、澳洲銀行),以及自然資源開採商及生產者。
我們短期對環球股票持謹慎看法,但中期仍看好。我們在2月技術性下調環球股票至「中性」。短期而言,我們青睞英國的大市值企業、醫療保健、礦業寡頭和高息股;長線來看,深度調整為環境、社會及管治(ESG)和元宇宙(Metaverse)主題提供良好的入市機會。
中資股這星期初因地缘政治、封城等負面消息導致外國投資者大規模「恐慌性」拋售後,估值已跌至歷史低位。MSCI中國指數目前12個月遠期市盈率為9倍(比長期平均13倍低1個標準差),顯示很多負面消息已經消化。一般而言,市場在這樣的估值水平,往後的6至12個月都有良好表現;加上中國似乎放寬新冠隔離政策,例如輕度或無症狀患者不需住院,以及康復後隔離要求從14天減少至7天的居家自我監測等,也是對市場正面的訊號。此外,近日中國公布的1月和2月宏觀經濟數據超出預期,顯示寬鬆措施已開始對實體經濟產生積極影響,預期北京將加大寬鬆力度把增長穩定在5%以上。
作者為法國巴黎銀行財富管理首席投資策略師,她為《信報》/信網撰文,分享對環球市場的觀點。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俄油經濟學 |
上一篇: | 經濟增長目標5.5% 內地多政策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