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11月12日

麥國華

清零共存

朋友認識的一家六口早年移居英國,最近懷孕的媽媽染上新冠肺炎,入住加護病房幾星期,總算檢回性命。家中其餘5人雖然已有3人接種了疫苗,亦全部確診染上疫症,由於病徵輕微,醫院拒收,也沒醫治,只着他們自行在家痊癒,結果癒後有人失去味覺,有人肺部纖維化,造成永久傷害。

這樣的例子,國內很難找到。國內處理疫情簡單、直接、全面,16個字說得明白︰「應收盡收、應治盡治、應檢盡檢、應隔盡隔」。沒有人會得不到治療,沒有人需要在家「漚」好。

一場世紀疫症,挑起中國與西方兩種不同體制管治的優劣比較,「清零」和「共存」策略,哪種佔先?英美的西方民主體制要與病毒共存,把希望掛在全民接種疫苗上,對阻隔和切斷病毒傳播鏈毫不給力,放任疫症失控傳播,認為病毒最終會變成流感般普通。結果,失救者數目沒有最高,只有更高,長者往往更成為最先犧牲者。放任的目的只一個,經濟活動要馬上恢復,寧病死也不要捱窮。

懷抱特色社會主義的中國則誓要滅絕病毒。政府為全民檢測,全民接種疫苗,有確診個案則全區封鎖,得病者都得接受隔離診治,染病和死亡個案都比美國少得多。

美國累計新冠肺炎確診個案4700多萬宗,死亡77萬例。《紐約時報》報道,這數字比美國人在兩次世界大戰和越南戰爭中的死亡總和還要多。救人比救經濟重要,這道理很淺白,拜登政府沒有理由想不到,行險選擇下策,不是不想做,只是做不來。

一向喜歡在雲端俯視世界的美國就像龜兔賽跑裏的白兔,醫療設施落後於人還不自覺,永遠自我感覺良好。疫症爆發,特朗普只能用謊話治病:新冠肺炎的傷害輕微,死不了多少人;不戴口罩也沒關係;很快便有疫苗,呼吸機和抗疫物資多的是,大家不用怕。結果怎樣,全世界都看見了,美國的醫療系統根本承受不了大面積的衝擊。

無量的自由也緊拖着美國抗疫措施的後腿。大部分國民都認為強制戴口罩和接種疫苗削弱個人自由,成千上萬人上街抗議強制戴口罩的命令,於是各州份各自盤算怎做。自由是好,但不能忽略基本的事實:任何人有不戴口罩的自由,但沒有把疾病傳染給別人的自由。

拜登政府最近規定僱用100人以上的企業要強制員工接種疫苗,多個州份以至私營公司和宗教團體告將官裏,政府迫着叫停。

每4年要討一次選票的政府,不能不取悅民眾,即使明知強制措施對民眾以至國家有利,都只能眼巴巴看着問題惡化。於是,美國的娛樂場所堆滿了人,幾萬人的音樂會一場接一場,各地旅客出入自如,願來的無任歡迎,要離開也隨便。

「清零」和「共存」本是一體兩面,經濟總得發展下去,長期「封鎖」不會是任何地方的最終目標。不過疫情未完全受控,疫苗未到百分百完善,治療藥物未見特效,先用硬手段斬斷傳播鏈,把疫情壓下去,是真正關心民眾幸福的政府應有之義,必要之「惡」。

國家嚴控疫情的成績遠遠把西方對手拋在後頭,主要靠的不是強制清零,而是以赤誠之心將老百姓的幸福放在第一位。西方國家若投入更多資源抗疫,硬件迎頭趕上不難,但叫政客真心為民才真難。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