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9月29日

胡海德 美味之源

歷史悠久 美國泡泡果

提起美國水果,大概會想起香橙或蘋果之類較為人熟悉的品種。事實上,最能代表美國的生果,實為香港人不太熟悉的泡泡果。無論從根源上、從歷史上、從味道上,泡泡果與美國的關係甚為密切。泡泡果營養豐富、美味可口,如今漸為世人認識,成為桌上的果香美食。

中文譯名相當可愛的泡泡果(學名:Asimina Triloba),來自英文名稱Paw Paw的發音:歐洲殖民者本來以Paw Paw形容香港人非常熟悉的木瓜(學名:Carica Papaya)。學者推斷,由於泡泡果與木瓜的外形有少許相似,而且同樣葉片面積非常大,因而出現兩者混淆的情況。時至今日,澳洲、紐西蘭及南非等國家,依然將木瓜稱為Paw Paw。不過,購買時可從果肉顏色將兩者區分──泡泡果肉普遍為淡黃色、黃色或啡色,普通木瓜則為橙紅色。補充一點,除Paw Paw外,亦有American Papaw的稱呼方式。

原產於美國西部至中部地區,北至加拿大安大略省,西至紐約州西部,東至內布拉斯加州東南部,南至佛羅里達州北部及得克薩斯州東部,果樹此起彼落的在野外出現。泡泡果為美國本土體形最大的可食用水果,屬於番荔枝科(學名:Annonaceae)植物,與香港人比較常見的番荔枝(即釋迦果,學名:Annona Squamosa)及刺果番荔枝(學名:Annona Muricata)基因上有關聯。值得一提,Asimina(泡泡屬植物學名)詞源來自使用邁阿密-伊利諾伊語的美洲原住民,以人物名稱Assimin或Rassimin作代表,而Triloba指花朵的三瓣花冠及雙三瓣花冠。

營養豐富

泡泡果樹高度可至11米,最高紀錄達14 米,樹幹直徑大約20至30厘米。植物的大葉片對稱聚集在樹枝的末端,呈現出獨特的疊瓦狀外觀。

葉片互生,呈螺旋狀排列,長25至30厘米,寬10至13厘米,邊緣完整,葉脈明顯,葉柄短而粗壯。完全成長後,葉片表面光滑,葉面上方深綠色,下方淡白色。被外物傷害時,葉片會發出青椒氣味。秋天樹葉呈銹黃色,從遠處也能看到植物滿樹黃葉的動人風景。

泡泡果的雙性花(Bisexual Flower)大約3至5厘米寬,成熟時呈濃郁的紅紫色或栗色。花朵與新葉同時出現,並於早春時期開花,帶有淡淡的酵母味。

泡泡果屬大型漿果結構,長5至15厘米,寬3至8厘米,重20至510克,柔軟的可食用果肉中含有數粒直徑為15至25毫米啡色或黑色種子。外表最初呈綠色,9月或10月成熟,表面變為黃色或棕色。

生果營養相當豐富,每百克泡泡果提供約2.6毫克的礦物質錳,高於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訂定的2.3毫克每日攝入量:體內酶功能及包括血液凝固及新陳代謝在內的日常身體反應過程,錳擔當着重要角色。除此之外,泡泡果含礦物質鐵、鎂、鈣、鉀、煙酸及核黃素等天然成份,有助人體健康。

泡泡果為美國西部原住民的飲食重要組成部分:居於俄亥俄河谷地的肖尼族人(Shawnee),在民族曆法上出現以此生果命名的「泡泡果月」。歐洲人第一次對此果的紀錄,可以追溯至1540年,一隊前往密西西比地區的探險隊,發現當地原住民種植生果作為食糧。

總統愛果

至少有兩位前美國總統喜歡泡泡果:據聞第一任美國總統喬治華盛頓將生果當成他其中一款喜愛的甜點,而第三任美國總統傑佛遜則在蒙蒂塞洛(Monticello)的莊園種植泡泡果,採收後開心享受成果。昔日黑人為逃離奴隸制度,出走荒野時,樹上結出野生泡泡果,成為他們的美食。1929至1933年的美國大蕭條期間,泡泡果經常作為其他水果的替代品,美國人稱為「窮人香蕉」。儘管泡泡果仍然於北美飲食文化中佔一席位,但隨着世界各地其他生果進口美國,當地居民對泡泡果的興趣於二戰後逐漸減弱。不過近年有復興跡象,俄亥俄州每年舉辦泡泡果節,令食材再次重現於美國人面前。

值得一提,除泡泡屬植物外,其他分類為番荔枝科物種,均為熱帶植物——換言之,身為溫帶植物的泡泡果,卻擁有熱帶風情。泡泡果肉質味道,像芒果、香蕉及柑橘類水果三位一體,還有淡淡酵母花香餘韻,也有點像未經過濾的小麥啤酒。泡泡果除直接食用外,亦可作釀製美國人最愛的啤酒。當苦麥汁經過發酵後,就會加入泡泡果肉進行第二次發酵,為啤酒加添水果獨有香味。

 

泡泡果香甜味美,受熱後食材中的獨特香味就會揮發,比較適合製作各式冰凍甜品。平常不過的香蕉布甸,將泡泡果代替香蕉後,即時變得特別;以製作芒果雪葩的方式,改以泡泡果為原材料,別有一番風味。在意式奶凍中加入泡泡果,或在原味乳酪上加一大匙泡泡果肉,同樣令人心滿意足。不過,焗批、焗撻、焗蛋糕的烹調方式,則無損食材為菜式提供的美味,亦為美國人經常炮製泡泡果美食的方法之一。

撰文:胡海德

[email protected]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