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16日
近年不少初出茅廬的青年選擇走創業路,無奈香港市場規模小,局限本地初創的發展空間,因此有不少企業轉戰前海,進軍內地市場。在陌生地方發展,難免會遇上阻滯,有大灣區達人之稱的前海港駿達(深圳)商業服務有限公司創辦人余日峰,自2015年已協助超過400家企業進入大灣區市場,協助港商在內地開展業務。對於內地企業近年的發展,余日峰稱,這些公司進步神速,實力與資金愈來愈龐大。他指出,以往總感覺香港的企業財雄勢大,但近年狀況看似「調返轉」。
創業工作選擇遠超香港
余日峰觀察到內地企業發展很快,決策比較靈活,並且多傾向於成為一個學習型的組織。他表示,內地企業不斷更新演變,強化自己,所以很多時候會讓人很詫異,為什麼內地有些地方可以進步得如此快。對比內地企業,余日峰認為,香港公司給予的印象就是行政效率很高,但在一些決策上未必能跟上市場的反應和改變。
余日峰坦言,於大灣區創業與在香港最大分別,在於大灣區給予的選擇多很多。他稱,一名香港大學生到社會找工作,選擇的行業離不開金融、地產、旅遊、零售等;內地市場則比較大,讓很多分得比較細緻的行業也能生存,而且內地客戶亦支持高科技和生產行業,讓香港的青年人到前海發展,不論是尋找工作或是創業,能夠接觸到的市場都會比較多。
對此余日峰舉了一個例子,如果在香港希望成為一名工業模具師傅,但因本港基本上沒有工業,便沒有模具師傅的需要,「香港的市場太細,讓一些工業不能在市場上生存;但在內地,你能夠做得到」,因內地市場大,可以專修鑽研,成為這一方面很出色的技術人才。
商機伴隨貿易戰等難關
雖然內地商機處處,但亦伴隨着難關及挑戰。余日峰認為,短期內,一些在內地發展的港商需要面對貿易戰所帶來的衝擊,或多或少會影響他們的出口業務,讓一些行業需要轉戰東南亞市場。長遠來看,他指內地企業因工業4.0的推動,發展將變得比較快,而在內地發展的港商所面對的是內地競爭對手,因而需要更加努力去保持自己的優勢。
港商須熟悉內地營商環境,不用急於創業。余日峰建議,有興趣到大灣區發展的年輕人不用「太心急」去創業,有機會的話,在內地工作一至兩年,先熟悉環境。但如果因為於內地工作的工資比較低,可以在香港先尋找一些有機會到內地工作的職位,從而建立對內地市場的了解,以及拓寬自己的人脈。另外,他又建議,有興趣創業的人士毋須把所有資金投放於生意上。
余日峰指出,創業起始,很多時候都是「交學費」,所以最好都是先按照別人的步伐走,或是與其他人合股,盡量減少自己所投入的資金,因為很多時候,頭一次創業都是學習階段。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中國經濟放緩 全球增長將見頂 |
上一篇: | 創維憧憬分拆 買定等爆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