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15日
儘管全球經濟繼續復甦,但風險水平仍然偏高,而且市場正逐漸擔憂增長高峰已經離去。在若干地區,新冠肺炎病例反彈,疫苗推廣進度各異,導致恢復步伐愈來愈不同步。
中國增長依然強勁,然而隨着監管風險上升,增速似乎正在放緩。各國央行政策維持寬鬆,不過一些央行或將縮減購債規模,即使通脹預期有所緩和,可是前景極不確定。
展望未來,經濟復甦可能出現4種情景。我們預計,最大機會的為「良好復甦」情景,類似各界估計美國聯儲局所持有的觀點。在「貨幣緊縮」之下,央行會提前對通脹採取行動,但「過熱」情景則不同,央行將允許通脹上行一段時間。
而最不可能的是「惡劣復甦」情景,即全新變種病毒破壞經濟體重新開放,疫苗效果不如目前所期望般良好。
每一種情況對投資的影響都略有不同。相信「良好復甦」及「過熱」可能性更大的投資者會預期,實際利率曲線將重新變得陡斜,而大宗商品、新興市場資產及股票等周期性資產會於未來一年左右恢復正數回報。
認為接下來將出現「貨幣緊縮」的投資者,或會開始部署於更高的短期實際利率與實際孳息率曲線平坦化、短期通脹補償減少導致通脹曲線變陡、更波動或更低的風險資產價格(特別是周期性和高收益信貸),以及表現相對出色的美元與股票行業,包括必需消費品及醫療保健。
在「良好復甦」及「過熱」情景中,金融市場均有望過渡至此一狀態,但分別在於前者屬漸進,後者則極可能是劇烈調整。
最後,認為「惡劣復甦」情景有可能出現的投資者,應預期實際利率曲線進一步趨平,股票表現好壞參半,例如公用事業表現優於整體的標準普爾500指數、能源股及金融股表現欠佳,以及政府債券等安全資產獲得正面回報。
通脹風險升 貴金屬吸引
通脹憂慮正為債券市場帶來愈來愈大的壓力,投資關鍵在於主動選擇。然而對於其他類別,其通脹風險或更為明顯,例如若干另類投資、實物資產及大宗商品。在這些類別中通脹上行的可能已經反映於市場。
同樣,於通脹風險上升的情況下,貴金屬成為吸引目標。
就股市而言,我們認為整體前景相對樂觀,大型科技公司和增長企業的長遠續看俏,但短期內將面臨潛在利率及通脹上升的不利因素。
於地區層面,自2021年第一季以來,各國股票表現存在差異。在亞洲,儘管中國在內的國家似乎相對能較快控制疫情,且於去年下半年及今年初實現強勁增長,不過我們觀察到中國市場出現若干拋售,此情況或將影響投資者情緒。對亞洲市場感興趣的投資者可以注意政策寬鬆且疫情進展一直良好的市場和經濟體。
作者為紐約梅隆投資管理首席經濟師。他為《信報》/信網撰文,分享經濟及市場觀點。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共富帶動轉型 3領域潛藏機遇 |
上一篇: | 劫貧濟富的羅賓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