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23日
美國從阿富汗撤出佔領軍,演變為倉皇逃遁,重現1975年狼狽的「西貢時刻」。美國入侵阿富汗20年,由推倒塔利班政權開始,經過「最漫長戰爭」,終而塔利班恢復掌權,美國徹底失敗。
侵阿的時期跨越美國兩黨4任總統︰初是共和黨的布殊以反恐名義發動轟炸、利用部族力量驅逐塔利班。接着民主黨的奧巴馬增派大批地面部隊,派了又撤,增增減減。到共和黨的特朗普上台,大講撤軍而無定期。然後民主黨的拜登宣布全撤時間。美國執政階層分兩黨爭奪,對外霸凌行徑則同出一轍。
拜登原定撤軍於下月11日完成,以誌「9/11事件」20周年;後來改稱本月底撤完。實際是本月15日,塔利班已開進喀布爾,總統加尼出走,美國使館人員都匆忙轉到國際機場,與群眾爭奪跑道使用權,亂象駭人。
拜登上月還聲言對扶植的阿富汗政府和軍隊有信心,斷言塔利班不可能捲土重來。如今他與國務卿布林肯同一口徑說︰「實際發展比預期快」。國際媒體則直白︰「20年工夫,一天盡廢」。到過阿富汗服役的美國海軍陸戰隊士員投函報章,問︰眾多流血犧牲,到底為了什麼?
美國有專刊上世紀已論述阿富汗地緣價值。本世紀初發起侵阿,連結北約盟國行動,很快推翻塔利班政權,並大舉轟炸指稱「阿爾基達」的多處設施,又派突擊隊到巴基斯坦境內刺殺了該組織首領拉登。侵阿卻不就此結束,而繼續去推行美式政制,扶植新人上台,由美英等軍力支撐。塔利班經過重組,開展抗戰。
美國侵阿20年戰爭,既是軍力和經濟力的對抗,更是不同價值的較量。美國是軍事超級大國,糾合多國攻打阿富汗,強弱懸殊。即使北約盟國率先停止參與戰鬥,由美、英訓練的阿富汗政府部隊,加上保安警察,人數逾30萬,配備美國武器;而塔利班核心戰鬥人員約只7萬,另加組織渙散的民兵,明顯無優勢。
美國的戰略盤算是在歐亞接合地段、伊斯蘭板塊的薄弱環節,建立親美政權,由此擴大影響。侵阿之後,接着又侵伊拉克、敍利亞,攻擊利比亞、伊朗等,戰事一場接一場,美國民眾注意力逐漸轉離阿富汗。在阿的美軍也乘機避開交戰,留在城市,由當地部隊到廣大鄉郊地區應付,近幾年美軍很少傷亡。這是近期軍事態勢急轉直下的背景。到塔利班發起進攻,政府軍紛紛不戰而降。
經濟方面,阿富汗屬最貧窮國家。美國是最富國,侵阿花費了逾兩萬億美元,聲稱去幫助建國,而阿經濟停滯不前、民眾貧困如故,更死傷以萬計,逾500萬人流離失所。錢都到哪裏去了?美方指阿政府腐敗。其實多年來也屢傳出美國軍方舞弊,包括有販賣武器、走私毒品等指控。
美英等到阿富汗標榜民主、人權,尤其婦女權利。塔利班上次掌權時取態極端,實行諸多偏激政策措施,本來應完全輸掉道德價值的較量。但塔利班表明反侵略,堅持抗戰,提出「阿人主導、阿人所有」,終以戰果贏得價值爭論。
拜登就任總統後,強調捍衞民主,為此包括要對香港事務發言。現在他堅持自阿撤軍不悔,可見他的標準和限度。他說輸在阿軍政人員。香港人近日聽聞「攬炒派」裏有「叫人衝,自己鬆」之說,當有所悟。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金磚國家落後的疫苗外交 |
上一篇: | 氣候變化:我們還在等什麼? |